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古典学派的主要理论为内鸃,阐述了古典自然法学说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并分析古典自然法学说与有限政府、西方政体模式、主权在民和基本人权的联系,论述了古典自然法学对西方宪政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迈进现代文明社会的阶梯,是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基础,是造就人民公仆的重要机制.构建政治参与机制,亟待解决4个问题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提高政治参与质量的组织保障;确保公民拥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核心内容;以公民权利为本位重构法律制度,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法律保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局目前强力推动的“入联公投”实质是谋求“法理台独”,其根本目的就是想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进而使台湾独立合法化。其实,“入联公投”的违法性昭然若揭,它既违背《联合国宪章》等相关国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也违背有关主权法理。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民主共和政作为楷模,在充分认识本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朽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何实现主权在民?孙中山提出“权能分治”思想。此方案的核心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府听从人民指挥。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权能分治”实施的结果又必然使人民失去真正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多把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的历史观视为历史唯心主义,而对其学说中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史观的萌芽因素则不予承认。人们多注重对这些思想家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地理环境决定论”等观念的批判,而忽视了对他们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土地所有制关系去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的科学史观的萌芽形态的阐释,肯定其思想在科学史观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主权在民存在一种有限契合,明辩二者的关系是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关键。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其外在趋动力和内在行动力作用。将以人为本作为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吴越 《江汉论坛》2005,3(10):68-72
本文以恩格斯劳动创人创世和两种生产是历史中决定性因素的论断为指针,围绕人及人类劳动生产这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纵横阖书,坦直为言,体现穷根究底、正本清源,回溯历史、审视经验,面对现实、革新理念,理顺逻辑、官民两便的主题思想。支持这一主题的十步系列观点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和思想资料,是我国民主宪政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方法,对当今世界国家两种民主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理论原则与客观实践的关系上,揭露了资本主义议会制民主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阶级实质;论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巴黎公社式民主制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斯革命斗争中的创造,它确立和保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和行使其民主权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缔。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整个现代化蓝图 ,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社会系统发展计划。他立足于中国国情 ,融中西学为一体 ,按部就班地设计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以民族主义为动力源 ,以现代性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为前提 ,以市场关系对传统关系的取代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杠杆 ,以社会心理的变革为关键 ,从而形成了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思想。但是由于孙中山无力筹划和发展当时已出现的各种各样零散存在的现代化因素 ,终使其精心设计的蓝图无法实现。原因是 :数十年来的分裂在很大方面转移了对现代化的注意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威信不足以填补旧中国皇帝被推翻后的权威真空 ;形式上的中央政府既无力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发展的效益 ;国际环境压力下的中国政策又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加之孙中山计划本身的诸多弱点 ,这些因素最终没有使孙中山的梦想提交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对民主概念的语言分析显示,该概念最初指称"人民的统治",其意义的深化源于"人民"内涵的演变.就"人民"来看,它具有类、群体、个体三个逻辑层次和"贵族-市民-公民-自由个性"四种历史形态,它们分别决定了民主形态具有一般性、阶级性和个体性之区分,以及民主实践具有古典意义、现代意义和未来意义之划界.从逻辑上看,民主的基本架构有三,即人民主体、公权客体和授权手段,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主权在民、公民授权和公权服从".当代中国的民主实践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公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又显现出不足,能否确当评估其有效性对推进中国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