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OK"!  相似文献   
3.
张田 《北京纪事》2014,(3):106-108
南池子大街东侧有一条叫“普度寺前巷”的胡同,在这条略显狭仄的长巷里,灰墙、灰瓦、红院门构成了北京城最基础也是最和谐的色调,漫步其中悠然惬意。在胡同里的一个下坡拐角处,“呼”的一下就豁然开朗起来,眼前出现的是一组高大而雄壮的古建筑,这就是普度寺。而普度寺的前身就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在这所府邸里多尔衮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辉煌最得意的日子,手握大权坐拥天下,香车宝马、金银珠宝、红粉佳人都曾紧紧地簇拥着他,而这座“糜费帑金数百万”的睿亲王府,便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与承载者。顺治八年(1671)二月,多尔衮谋逆事发,王府中织金裹银的日子像梦一样被惊醒,富贵荣华在族人的哭喊声中草草地收了尾。家产、人口及这座金碧辉煌、雕镂奇异的王府俱籍入了官府。没了人气王府很快就破败下来,直到康熙三十三(1694)年此处才改建为玛哈噶喇庙。玛哈噶喇是梵语,意为“大黑”,是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观音的化身。80多年后,乾隆四十年(1775)玛哈噶喇庙进行过一次大修,四十一年赐名改为普度寺。大殿额曰慈济殿,殿内额曰觉海慈航,皆为乾隆皇帝的御笔。庙宇修建得极为宏伟,佛像也塑得精奇。光绪年间,清人震钧所写的《天咫偶闻》中便有详细的记载:“(佛像)手执戈戟,骑狮象。陈设多宝物,沈香长及丈,雕镂花纹。明成化中,番僧板的达所贡七宝佛座,即仿其规式造五塔寺者。今尚供寺中,完好无恙,乃木雕加漆者。疑《涌幢小品》记所云:南内最后一殿,供佛甚奇古者,或即指此而言。国初,睿忠亲王曾作府邸,吴梅村诗所谓“十载金归掌握,月明车马会南城”者也。今殿极东一间,北墙下番佛五,皆乘狮象。南窗下悬王之甲胄弓矢,甲长七尺余,黄缎绣龙,鲜好如新。胄径九寸余,护项亦黄色。刀剑弓矢长于今三之一,弓无而一人之力不能开。旁二护卫像,著甲执兵,皆真物,王之二巴图鲁也。殿外作龙尾道,直抵山门,道旁古松林立,清荫甚美。”民国后,普度寺一直被军队或其他机构占用,而庙内所贡奉的多尔衮的遗物及部分殿宇均已消失不见了,仅余山门、正殿和方文院。新中国成立后,普度寺又被南池子小学和当地居民所占用。人为的破坏与自然的侵蚀,使这座王府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华,残破的山门,剥落的红漆,长满荒草的屋顶,如一所破庙摇曳在凄风苦雨之中。2001年政府开始对普度寺进行修缮,这是继1775年后头一次大规模的维护,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将学校与寺内居民腾退、迁出,大殿、山门等多处地方也进行维修,并全面实施了绿化美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论坛》2012,(9):257-F0003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西,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东陵始建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共有陵寝和园寝15处。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成丰(定陵)、同治(惠陵)5个皇帝,15个皇后.137个妃子,4个公主。全陵区以第一帝顺治陵墓——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墓依次分列两旁。东侧有顺治皇后孝东陵,康熙皇帝景陵;西侧有乾隆皇帝裕陵及裕妃园寝.成丰皇帝定陵及成丰皇后定东陵。此外,在东南部有同治皇帝惠陵。在大红门外东侧有昭西陵。  相似文献   
5.
一年元宵佳节,乾隆皇帝同大臣们一起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步人大厅,只见有一盏灯上写着一副谜联,要求上下联各猜一字。  相似文献   
6.
《多仁家族史》的作者多仁丹津班珠尔(1760或1761-1806年以后)以一个西藏贵族俗官的敏锐眼光和极为生动的手笔,对自己在1792年至1793年间亲临清廷和京城的见闻,作了详细的描述。本文通过对这一传记中的有关朝廷和京师的记载来介绍和分析当时的清廷,回应几种外邦史料对18世纪末清廷的记载,以补充说明清朝官方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7,1(1):38-50
本文依据清官书《巴勒布纪略》及近年公布的史料,探讨1788年至1789年第一次廓尔喀便入西藏,清军进藏恢复失地,同时廓藏双方秘密议和的全过程,并述及和约的内容,清领兵官员同廓方代表的接触,战事的终局等等,以见缔结屈辱性的和约一事,西藏地方当局迄为主导,莅藏大员巴忠等全力促成并巧饰上报,乾隆皇帝虽极英察而卒以一时虚荣心炽受到蒙蔽。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之元后富察氏孝贤皇后,出身名门,一生恭俭贤淑,颇受好评;但关于孝贤皇后之死,正史、野史众说纷纭。经系统地研究和考辨,笔者推断出孝贤皇后崩逝之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身心受损,旅途劳累、微感寒疾只不过是其死亡之导火索,而乾隆帝"舟中夜宴"或许也进一步加快了其死亡步伐。  相似文献   
9.
祁建 《北京纪事》2009,(11):88-90
东安福胡同位于西六民巷北侧,靠近西近长安街,东西走向,东起石碑胡同,西至北新华街。20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回族人的聚居地,占地面积非常大;有一个回族营在此驻扎,他们在这片皇宫外围的区域内有自己的生活区,礼拜寺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赐名“普宁清真寺”;辛亥革命后,这里是段祺瑞军阀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0.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岁的宋高宗赵构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奋,而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此举可谓震古烁今。 像后来的乾隆皇帝一样,宋高宗并不想当名义上的、有名无权的太上皇。临退下来之前,他通过一系列的规定,使得自己在把皇位交给赵睿后仍然能时时干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