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1389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341篇
人口学   389篇
丛书文集   2826篇
理论方法论   528篇
综合类   5448篇
社会学   955篇
统计学   25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受到"五唯"顽疾的严重影响.在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工作面临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破"五唯"的影响分析,以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为重点就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破"五唯"要求,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人才分类比较科学、评价标准公平合理、评价过程可控、评价结果可运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排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主要对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继而针对问题,提出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以便可以提升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3.
彝族传统文化中"团结"观念的产生与流传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彝族人民自古以来对"团结"观念的认识与推崇,涉及个体家庭、家支姻亲、邻里村落以及民族国家等各个层面。当前,加强团结互助价值观的现代性调整与适应,对整个彝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通过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广州工商学院实施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一种科学育人观,它本质上以学生为本,重点内容是大学生必须养德和修学,而“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本文将对“德学”“五进”进行探讨,在高职专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形成科学、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汪金友 《中华魂》2021,(2):32-33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期一些国外的媒体,都在解读中国新形势下的"自力更生"。比如美国的彭博社,就在报道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时说:中国公布的经济发展蓝图中,核心是"自力更生"。中国将不再依赖进口技术,而是全力以赴自己生产开发技术,同时寻求国内消费来推动增长。  相似文献   
8.
高碧叶 《天府新论》2021,(1):115-124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做好父母     
一年级就成了书呆子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文体方面都还不错,她从小就非常要强,如果第二天有考试或比赛,不到晚上11点绝不睡觉,不让她学她就哭、闹脾气。上学路上,她都会紧张地拿出书来看。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用轻松快乐的心情去学习?6岁的孩子,已经开始理解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明白成功和失败是什么,而且还知道要"重复做、不断做"某事也许才能成功。所以,你女儿出现上述行为很正常。此时父母不要简单地劝导"不  相似文献   
10.
身份代表着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身份偏见都随处可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认知领域,基于“固化观念”形成的“固化身份偏见”正不断地冲击着人类的证言知识,这体现为:在“证言交易”中,听者经常会基于身份偏见而降低说者的可信度,从而剥夺后者作为知识主体的资格.对说者的不公对待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认知和伦理生态.面临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需要理性地审视人类的证言实践,以理性分析抵制身份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会认知领域的“同感”理论来清除身份偏见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