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5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702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硕 《职业》2015,(8):1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其创新性和应用性。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说,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贵  尹金宝 《城市》2015,(5):3-7
京津冀区域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形成南北均衡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格局,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乃至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针对目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问题,笔者从区域治理角度就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架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京津冀区域治理机制,提出通过树立互动合作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法律法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方式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在高等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校实力和声望等诸多方面 ,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专业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建设 ,由此稳步推进我院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改革 ,实现我院民族高等教育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为我们拓展学生德育教育空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学生探究知识、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把德育工作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6.
在中世纪的欧洲 ,任何对上帝的诠释都是一件十分刺激和危险的事情。但是 ,随着时代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模式、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不得不思考“上帝”给予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并同时赋予“上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直接和间接地激发了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英语教学中应尝试把该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之一的“层次的思想”与英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通过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人手,阐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产学研结合国际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对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作出了概括,并提出了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面诠释产学研一体化含义及其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发展理论,对如何通过推动贵州产学研一体化进而实现科教兴黔战略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的小说,表现了中国北方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变迁,战争、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文本的基本框架。但在历史的波涛和底层中,又隐含着一个广大的、复杂的民间社会和一种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立场,逼真而深刻地描绘了民间世界从破碎到沉潜的悲剧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辉煌”到“末路”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