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仁者爱人 “仁者”就是要有仁慈的心和宽广的胸怀,懂得关心、爱护、尊重和体恤员工: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之所欲,施之于人”。正所谓:“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41-45
关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孔子主要强调德性修养对"位"的前提性和先决性。孟子的"仁者得位"的政治主张则认为,由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只是一种应然而非必然的关系,"德性"修养也即"内圣"并不必然开出"位"的"外王"实践。因此,在孟子"仁者得位"的理论架构中,对德行修养的关注让位于对"位"的重视,"位"成为德性修养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德性修养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看,孟子认为,要实现"仁者得位"这一理境,唯有"王"位才是最根本的方式和手段。而"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成为孟子"仁者得位"思想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如仁者的谆谆告诫,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名言佳句颇多,内容丰富,传诵千古,笔者读后深有感悟。学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二字,"学"的要领是时而习,不但要温习、复习,实习、演习,而且还要练习、自  相似文献   
4.
雪林 《老年世界》2009,(24):15-15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兴安小区的楼群整洁美观,粉墙红瓦显得壮丽妖娆。花坛内鲜花娇艳,芳草茵茵,树影婆娑,显得安详静谧。在休闲椅上,有几位离退休老同志偶然议论找老伴的是是非非,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一位老人的谈话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文明就是人的智慧创造的,你有多少智慧你就有多少财富,你有多少智慧,你就有多少幸福与自豪。 古老的中华民族诞生了孔子,我们为世界奉献了儒学,我们创造过封建帝国时代的仁政,我们主张过“仁者爱人”,这一主张就是要求统治者实施仁爱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刘晓梅 《老年世界》2013,(14):40-40
2011年12月7日,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公布消息称,现年104岁高龄的邵逸夫将于12月31日卸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由现年71岁的副主席梁乃鹏接任,任期两年。邵逸夫打造了电影王国和电视王国,培育了无数演艺人才,他创造的事业辉煌和财富神话为世人瞩目。邵逸夫虽已过百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所秉持的独特养生之道,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彼此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千姿百态的人间万象,透过人们多棱镜似的心灵折射出迷人的风景。观览山川草木,感悟世态人情,需要一双多维的视眼,固守一隅,狭隘偏执,往往是庸人的作为。苏轼曾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事物,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仁者无智则无生路,智者无仁则无出路。唯有智仁相合,才能真正功成名就,更好地达济天下——  相似文献   
9.
杨光伟 《社区》2009,(20):27-27
仁者乐山。这是一座多么雄伟的为官做人的道德丰碑。你看那座座高山,坚硬的磐石是它不屈的脊梁。连绵的山峦是它宽厚的胸膛,深埋的矿藏是它奉献的品格.巍峨的峰岭是它崇高的形象。站在高山之巅。我们常常为不能达到山的至高境界垂首而慕。知者乐水。这又是一道多么深邃的修身养性的生命智慧。你看那水,是世间最柔弱之物,总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却又总能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驰骋于至坚,无有人其间,  相似文献   
10.
代晓灵 《领导文萃》2009,(16):19-23
在当今这个“多点崛起”的时代里,世界为何偏偏对中国焦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行为逻辑、政治和文明主张没有系统的、全面的、令人信服的展示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