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的节制主张理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哀、嫉、忧、怨等情感,规约喜好声、食、色、佚、名、利等欲望,禁止争斗、怠慢、巧辩等行为,斥除惑乱名实、不合礼义的思想智慧.节制得以实行主要依赖“道”的总体指导、“礼”的具体规范、“公义”的整体要求、“心”的理智判断以及“法”的惩罚威慑等手段.最终实现君主部分节制,臣子全面节制,君子主动节制,小人与庶民被动节制的差序节制秩序.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会当中流击水,正需夺隘闯关。然而,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见阻力、碰到困难,越是压力重重、挑战不断,这无疑对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改革攻坚的要求。面对紧迫繁重的改革任务,只有秉持公义顶得住压力、动真碰硬迈得开步子,才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走出不进则退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仁慈与公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一报还一报》中被放到天平的两端,而作品中对圣经原型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则显示了莎士比亚对于基督教精神仁慈与公义之间的个人解读.作者以《圣经》中的故事结构、人物原型与莎士比亚问题剧《一报还一报》的联系为基点,探讨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对圣经原型的变形对解读莎翁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以揭示莎翁戏剧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追求公义--论犹太人的捐赠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社会,然而贫富不均现象的存在应该说是阶级社会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承不承认它的存在,而是面对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别,如何通过一种具有道德力量思想的确立和通过对社会公义的追求,使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形成浓厚的社会慈善意识和氛围,使社会中的“富人”自觉担当起救助“穷人”的义务,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犹太民族长期以来具有的追求社会公义传统,以及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特色且影响深远的、通过个人的慈善捐赠行为进行的社会救助思想,并在生活中一直将这样的思想和传统付之行动,对我们在新时期应对社会出现的贫富不均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犹太人捐赠思想的论述,为我国新时期社会慈善捐赠思想的确立和慈善机制的建立提供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以往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做一逆转性思考,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作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评.作者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始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认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9月至今,浙江省公安机关对全省二十多年来评选出的451名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这群为国家、社会、公众和他人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民间英雄及家庭,八成以上生活堪忧。(《工人日报》2010年12月25日)"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最是叫人黯然  相似文献   
7.
上帝是基督教神学最重要的观念,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具有全能的智慧,全在全知;他的旨意决定着一切,世人所能做的只是对他表示无条件的承认和顺从;上帝是仁慈的,对其子民永远表示眷爱;上帝又是公义的,扬善惩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上帝的这些属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文章紧扣圣经文本和剧本内容,对该母题在莎剧中的具体表现作出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AI)伦理和治理.一是现有AI成果的技术条件——封闭性.现有AI技术的应用要求场景是封闭的,所以AI的强大能力并非完全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本文研究表明,受到广泛关注的用户隐私等问题,源于行业规则滞后、传统设计范式的伦理非封闭性和长期效应的预测能力不足.二是技术应用的外部机制.目前主要依靠熊彼特模式,其先天局限性是诸多伦理风险的深层原因,并限制了新技术在重大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本文基于对熊彼特创新向公义创新升级的时代趋势的分析,提出构建公义创新动力机制的若干路径,并以养老产业为例,阐述公义创新在创造性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效能.  相似文献   
10.
先秦"仁义内外"之辨在不同文本中讨论的问题有所不同,字词意涵也有别。楚简《六德》篇与《礼记·丧服四制》的"仁义内外"之辨,讨论的是不同领域、身份的主导原则问题,而不是如庞朴所言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其"内外"指家族之"内外"。吿子的"仁内义外"说讨论的则是仁(爱)与义(敬)的根据和原因问题,其"内外"指我(身)之内外。吿子认为爱(仁)的根据在我,敬(义)的根据则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