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何月下把韩信追回来,又极力向刘邦保举让韩信挂帅带兵。刘邦被磨得没办法,就赌(du)气地说:“好吧,你叫他来,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本事。”韩信被请来,刘邦拿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bo),递(di)给韩信说:“我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在这上面画士兵,能画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站在一旁的萧何心想:这块小布帛,能画几个士兵?急得暗暗叫苦。不想韩信却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帛就走。  相似文献   
2.
长安诗话     
《统计与社会》2006,(6):45-45
长安,原是咸阳的一部分,故司马迁说:“长安故咸阳地也,”长安作为首都,是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的,其用意是“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  相似文献   
3.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4.
黄凤金 《快乐青春》2011,(1):46-46,55
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智勇双全。当时,他并不是直接去投奔刘邦的,而是先投奔项羽,因项羽看不起他,才转而去投奔刘邦的。  相似文献   
5.
舆论对于战争具有重要影响,刘邦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深谙此道,注重引导和控制舆论走向。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与其善于利用舆论战术有着密切关系。起事之初,刘邦利用迷信,神化出身,通过发挥舆论传播的影响力,构建其领袖地位的合法性,吸引众人追随。起事之后,借舆论宣传之力,树立其"宽大长者"、"仁慈爱民"的光辉政治形象,实现收揽民心之目的。对峙之时,从道德层面声讨项羽,使之成为众矢之的,达到控制舆论之目的,并为发动战争寻求舆论依据。决战之际,刘邦再造舆论,瓦解项羽军心,挫敌锋芒,最终取得胜利。与之相对,项羽则轻信谣言,不辨真假,猜忌臣下,人才流失,民心丧失,舆论倒向刘邦,终致失败自杀。因此,赢得战争,不仅需要雄厚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更需要舆论宣传中的精神征服,对舆论的成功运用是刘邦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6.
杨娜 《国际公关》2023,(23):134-136
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事件,是由项羽及其亚父范增主持、刘邦赴宴的宴会。对于刘邦而言,是一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刀斧宴,稍不留神就可能身首异处、功败垂成;更是一场险象环生、在弱势条件下主动发起的自救行动。刘邦在团队的帮助下成功化解此次危机,成为历史上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功败垂成,令无数人为之叹息。作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项羽身上弥漫着一个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气场”,笔者拟从霸气、义气、稚气、勇气四个方面来解读项羽。以这个历史人物为例,以资给今人提供深刻的鉴戒。  相似文献   
8.
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为重大的战争之一,关于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用人说、刘邦项羽性格素质说和地理因素说。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两大集团对于当时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回应。项羽在主持分封时损害了旧贵族和豪杰出身的义军领袖利益,导致他们起兵反叛。又不能分利与士,失去士阶层的支持。他完全忽略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使他丧失民心,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最终陷入各种势力的联合剿杀,兵败而亡。而刘邦则相反,他不仅"饶人爵邑",与士同利,赢得士阶层的支持;又顺应民意,废除秦之酷法苛政,并把秦之苑囿园池与关中民耕种,与民同利,赢得关中民心,有关中作根据地,这是其取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邦新论     
本文以<史记>的有关记载和论述为基础,结合<汉书>的记载和论述,对当代学者给予刘邦的错误评价如指斥他是流氓无赖、为人狡诈无能、大杀功臣等细作辨正;对当代学者对司马迁评价刘邦的误解细作辨正,并做出新的评价:刘邦是一个英明睿智、光明正大、富于仁义的帝王典范.并为中国立下不朽的以仁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统一格局、为中国成为世界古代史上唯一能保持长期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大国打下切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叔孙通,秦汉之际著名儒者,善于观察,反应灵敏,处事果断,不仅通晓矛盾转化的玄机,而且善于等待时机成就大业,是一位饱学多识的智者。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叔孙通一生竟服侍了秦始皇、秦二世、楚怀王、楚霸王、汉高祖、汉惠帝等多位帝王并终成荣名,这不能不说他有着高超的处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