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目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局限性, 基于油藏工程理论建立了单层规模的剩余油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运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单层井点压差, 而动态劈分法的运用克服了一般劈分法预测单层剩余油精度低的局限性; 同时利用单井含水率校正分层含水率, 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比, 占用内存小、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极大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厚油层基本上层层见水,但是未水洗厚度比例仍占25%,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河道砂储层,占水驱剩余地质储量的70%。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典型的河道砂体,主要分布在大庆喇嘛甸至杏树岗的非主力油层。以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密闭取芯检查井、油水井分层测试、测井水淹层解释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分析法、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物理模拟、综合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剩余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代表性密闭取芯岩芯平行样,分别进行油水饱和度和油水高速离心驱替实验核磁共振分析,定量获得 储层目前剩余油饱和度、采出油相对量、可动油饱和度及驱油效率上限等参数,对比各参数建立储层可动剩余油饱和 度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建立岩芯饱和油束缚水状态和水驱油的最佳离心力分别为2.250 MPa 和0.220 MPa, 4 个渗透率级别(>50、[10,50)、[1,10)和<1 mD)储层采出油饱和度分别为23.49%、16.81%、8.70% 和9.99%,可动油 饱和度分别为50.34%、43.76%、29.67% 和22.89%,可动剩余油饱和度分别为26.85%、26.95%、20.97% 和12.90%,由 于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大于10 mD 储层采出油明显高于10 mD 以下储层,但大于10 mD 储层可动油饱和度较高,故可 动剩余油饱和度也较高,小于1 mD 的储层可动剩余油明显低于其他储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5.
针对胜利油田坨21断块油藏特点,充分认识坨21断块各小层、砂体储量分布规律、动用程度、水淹状况及注采对应关系存在的较大差异。提出挖潜治理中她根据不同类型剩余油潜力,采取以单元潜力分析、单井调整措施优化、区块控水挖潜为核心的多种措施组合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的治理对策。提高了潜力油层储量控制程度,增强了注采井网的适应性,确保了开发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可持续发展。单元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三区东三段油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速度大,油藏开发水平低的不利局面,通过精细油藏分析,采取以油藏分类措施挖潜,完善潜力井区注采井网,加强潜力井区注水,并结合工艺配套等合理措施,不但提高胜三区东三段储量动用程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增大水驱波及面积,而且达到减缓递减,提高单元开发水平。单元日产油能力由276t上升到323t,综合含水由91.8%下降到90.9%,注采比由0.7上升到0.88,油藏自然递减率由治理前18.6%降为治理后9.0%,累积生产原油7.125×104t。6  相似文献   
7.
在勘探阶段,准确地识别贯穿盆地的断裂系统并分析它们对有利区带的影响是研究的焦点。在评价、开发和生产阶段,随着对油藏的不断认识,需要对局部范围内的断裂系统进一步加深认识,不同的是这时需要关注的是由完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形成的断层和断层系列,因为它们影响或将要影响最终的采收率。常规的断裂系统解释一般根据断裂系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进行人工观察、识别,经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得到。通过一种先进的优化算法——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断层、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相对于肉眼只能识别出少量十分明显的断层和裂缝,蚂蚁追踪断裂的自动解释结果不仅是地震剖面上断层、裂缝系统的客观反映,而且较人工的解释结果更加清晰、直观和准确。基于Petrel软件该技术在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断裂系统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该技术可以用在本区剩余油预测中,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宝浪油田多年注水开发使原始的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关系因水淹而破坏的实际问题,采用了RMT(Reservoir Monitor Tool,油藏监测仪)测井对该油田的典型井进行监测、评价,准确地提供了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诸多地层参数。实践应用表明,结合油田的地质特征,设计适当的监测层段,采用合适的解释模型能够对油田的水淹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对油田的稳油控水措施的实施可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边界层效应及启动压力梯度的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 以注水井吸水剖面为边界条件, 考虑油井见水前、 后两种情况, 建立了以生产井累计产油量、 瞬时产液量、 含水率为目标函数的吸水剖面综合解释模型。以L11–41 井组为例, 对不同时间测试的吸水剖面进行了井间渗透率、 饱和度以及平均饱和度解释, 同时以该井组内L11–131 井解释饱和度与现场 PND 和 RT 饱和度测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吸水剖面综合解释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利用吸水剖面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综合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描述注采井间主渗通道参数大小, 为油田注采关系调整及井间挖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动、静态资料,结合数值模拟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聚驱后剩余油潜力,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并提出了注聚末期切实可行的调整挖潜手段,使区块含水回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油层动用程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