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0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管理学   6734篇
劳动科学   422篇
民族学   398篇
人才学   707篇
人口学   258篇
丛书文集   5826篇
理论方法论   1189篇
综合类   13859篇
社会学   2306篇
统计学   1747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547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1067篇
  2014年   2322篇
  2013年   1856篇
  2012年   2350篇
  2011年   2569篇
  2010年   2176篇
  2009年   2290篇
  2008年   2851篇
  2007年   1919篇
  2006年   1578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295篇
  2003年   1013篇
  2002年   904篇
  2001年   867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边口译员的角色或立场描述已从传统观念认为的"隐身""传送带""管道"等转变成"显身""交际促成人""文化斡旋人"等更为宽泛的解释.究其原因,前人所做的研究大都以译员角色为载体,从目的论、话语分析或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则试图以翻译行为为载体,结合口译案例,从话语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阐释,研究结果表明:译员对交际目标的把握是保证话语含意推理正确的关键,其推理结果会产生不同的翻译行为,包括语义行为、语用行为和功能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Austin言语三分说、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扩充的言语行为理论三个方面阐述服务业言语交际现象,继而从会话含义的动机因素、合作因素以及关联因素三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梳理.其目的是使言语交际的双方能看对象、知语境、讲实效,做到善听善说善解,促进国际服务业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4.
5.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命伦理学更应该被看作是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以一种演绎的模式将抽象理论或原则带入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论。作为替代原则主义以及高级理论之演绎性应用的另外一种方案,殊案决疑得以突出个案特征与实践情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否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甚至实践意义,毋宁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原则主义作为理论和方法自身的反思、修正与发展;这缘于道德直观与道德反思总是在辩证地互相调节和修正,而理论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探究公示语言语行为以言成事的语用翻译策略,构思出言语行为的多元框架结构,展示语用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策略的动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皮蛋是很好的佐餐小菜。但什么样的皮蛋吃着放心呢?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注意看蛋壳外部,有大黑点的皮蛋不要选,壳上的斑点应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是各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保障,要想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作者就煤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提出建议,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法律理性是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满足机械法学所要求的事实向结果的逻辑转化,在寻求"最优解"上有优势,但在实现法的形式理性问题上面临着立法不周延、法律边缘地带适用标准模糊、人类偏好与价值判断不可避免的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固有的感知缺陷使得它无法完成社会、历史因素客观化的任务,无法实现法的形式理性。人工智能在立法和司法中皆面临法律方案的选择难题,由于评判标准取决于人类的目的、评判价值的不可量化性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感知缺陷,人工智能亦难以实现法的实质理性要求。因此,人工智能不能满足法律活动所需的理性,而只能作为人类法律活动的工具,无法超越人类而获得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