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4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47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1156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是出于汉王朝维护北部边疆的军事安全的考量,然而其繁盛却要归因于汉王朝强盛的国力。兴盛的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流大大提升了汉王朝的国力:带动了国内手工业及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新思想体系的形成,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强化了汉朝人的国家认同感与"强汉"意识。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大幅度提高了汉王朝的国际地位,汉王朝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帝国。  相似文献   
3.
池田大作提出把人的心与心联结起来的“精神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道路,从他坚信“内修”的东方文化价值、身体力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重视民众力量和价值三个方面,可以领略池田大作旨在通过沟通东西方文化、推进建立和平世界的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近海航线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越两国乃至中国和东南亚诸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体而言,以宋代为分界点,宋之前的北部湾近海航线形成于秦汉,经历魏晋南朝、隋唐时期逐步发展,在宋代达到极盛,表现为航线用途多元化和航行活动的增加,区域航运中心在合浦(唐廉州);宋以后,由于远洋航行的实现、越南的独立以及明清海禁政策等原因,北部湾近海航线盛极而衰,可见诸史籍的大规模航行活动寥寥无几,航运中心也由廉州转移到钦州。  相似文献   
5.
邓杰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2):182-191
外国法查明一直是困扰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的一个难题,海事诉讼中尤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背景下,聚焦我国近5年涉外国法查明的43个海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海事诉讼中外国法查明面临查明效果不佳、查明主体不明、查明途径单一、查明判例法困难等困境,其中的原因既有司法的消极、立法的不足,亦有国际合作机制的不力.为破解困境,需进行以下调整和改革: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司法理念平等对待和积极查明外国法;修改完善外国法查明的法律规定;借由民间合作机制拓展外国法查明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8,(1):29-33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构建和平、友谊、和谐的中国-东盟关系,最终达成与新海丝路沿线各国的利益交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区域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河西走廊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掘文物价值、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艺术发展是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此 ,晚清学者刘熙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强调文艺的时代性 ,重视在用古中变古 ,坚持个人在文艺发展中的创造作用。这方面 ,他继承和发扬了前贤文艺理论的优良传统 ,又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10.
挥之不去的回忆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一个汉人来学藏学?来当我们的藏文老师?” 1990年,快到而立之年的沈卫荣被公派到德国波恩大学攻读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主修藏学:2001年,沈卫荣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中亚所代理藏学教授,教古藏文课。他的出现遭到了德国学生如此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