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499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41篇
理论方法论   285篇
综合类   2972篇
社会学   35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细化理论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中。本文分析了公文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及问题,提出了构建精细化公文管理体系的对策,探讨了精细化理论在公文管理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奠基于先秦。先秦的“诗言志”理论为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向着抒情的风格论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石 ,诗乐作用方式的理论则进一步促成了这一趋势的定向化。在先秦时期 ,季札、孟子、荀子等人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立下了肇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小说批评在当时小说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运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明代的小说理论,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即其所体现的文学传播倾向):通过张扬小说的教育功能、史学价值和娱乐功能来推动小说的传播.这不光拓宽了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途径.又完善了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行公文写作实践中产生的文种误用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究其原因,提出避免文种误用的措施,试图对提高公文制作质量和公文有效传输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年龄”的“龄”字中含有一个“齿”,古代又常将岁数称为“年齿”,从中,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消息:我们祖先对牙齿一直有着足够的关注。譬如,拿常见的牙科疾病“龋齿”来说,对它的报道,我国就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武丁时代的甲骨卜辞,比古希腊和古印度对此的最早记载均要早七百年,比古埃及更要早上千年。我国无疑是牙病防治医学的故乡。  相似文献   
7.
邱景源 《兰州学刊》2008,(7):166-168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朱东润、傅庚生、朱维之等人都撰写了各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或中国文艺思想史著作,这些经典文学批评史著作的问世,使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得以建立。而批评史学科的建立,不仅仅是因为开创性著作的问世,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著作已经有了自觉的批评史学科观念、现代文学观念、批评史观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这也正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得以确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建院读书 ,山林佳趣 ,儒学正传 ,先贤风范四个方面评介了白鹿洞书院的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9.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正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比较重视的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保障司法公正.这些措施主要有:强调证据的运用,强调司法官的责任,通过回避和复审制度来保障司法公正,重视对司法官员的监督。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司法公正与儒家的慎刑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