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下半年我们对文学院“古代汉语”课程“双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归纳与分析,基本上了解了学生对古汉语课程的真实学习心态,总结了当前古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适应“双改”需求的全新的古汉语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变文中的词缀进行全面透视,初步揭示某些词缀的运动轨迹,并指明汉语词缀的发展是汉语双音化的一个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日本语对汉语入声字的转读和中古汉语语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语音读单个入声汉字时有两个特点:一,读成双音拍;二,第二音拍通常是くつきち与四个假名之一,带有入声汉字的标识性质,并和中古汉语入声字[-p][-t][-k]三种语音韵尾之间有对应转读之关系。两个日本汉字组成一个单词时,如果前一个汉字是汉语入声字,那么,该汉字的第二音拍有时候读成促音。入声字转读也存在一字多音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假是先秦古籍中普遍现象,后世后用通假多是因袭,通假与假借是两个性质,音同近是它们共性,本无其字而造叫假借,本有其字而用是通假;通假字读音一般读被通假字音,通假字分类主要从音形义着手,通假字辨认主要从音上,还有文献证明。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以来"仅有一种用法,而古代汉语中,"以来"却有两种看似对立的用法。"自今以来"这一组合在先秦两汉时期较为活跃,这一用法的形成跟位移动词"来"的非常规用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在说话人"自我投射"的心理操作下实现的。后来由于范畴内部其他成员的竞争,"以来"的将来指向用法在魏晋六朝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并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7.
壮侗诸族顺承西瓯骆越而来,西瓯骆越是百越的重要一支,百越与东夷有密切的联系,这可以从壮傣、布依、黎等民族的自称得到旁证.族称、动植物名称中的古老词汇蕴涵着丰富的语言学内容,通过古籍的钩稽与比较研究,可以解释现今壮侗语族与周边相关语言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系进行古汉语词义教学,必须注意词义发展、演变的历时性的特点和词义的系统性,注重词义义素的分析;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其演变的规律,不可割断历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运用古汉语词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省略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东岳论丛》2007,28(6):69-71
古汉语省略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分类过于简略的问题,以至于目前对省略这种语法现象还看不清。本文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也与现代汉语作比较,以便对古汉语省略做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古汉语语法意合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同义词辨析中,存在谈同义词之间的客观差别多,谈发现差别的方法少的现象。从语源、词义引申系统、语境三方面着手是辨析同义词之间差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