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家用电冰箱开、停机过程产生的能量损失,提出了一种节能阀的设想,并采用模拟节能阀系统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它的可行性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航空母舰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就。我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具体了探讨了具体如何进行评价,提出了评价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选择长丰县“村村通”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以香椿树作为新修乡村道路的绿化树木,通过每年采摘树芽产生效益,增加道路养护资金的来源。经过对经营者、投资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建议形成“政府牵头、市民投资、农民经营、共同受益”的农业经济的长效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可行性研究通常分为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必要性论证、技术可行性论证、财务可行性论证、融资方案论证、经济可行性论证、社会可行性论证及风险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1995年国家计委提出对建设项目控制工程造价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的体制和现实而言,一谈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大家便习惯地想到是工程预决算,即预算人员根据已经确定的图纸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计取费用、或在施工结束后根据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现场签证等资料编制竣  相似文献   
7.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有关建设方案、技术方案和生产经营方案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由此也出现了诸多不良效应。本文在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为改进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琦 《经营管理者》2013,(20):130-130
近年来,县级供点电企业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企业发展战略部署,加大电网规划与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实施"两个转变",电网规划和前期工作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建设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电网规划与前期工作中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困难也随之涌现,已成为制约和阻碍我们电网发展的"瓶颈"与"拦路虎"。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在地区县级电力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从中发现当前县级电力规划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县级电力公司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与计划管理策略,为解决电网问题做好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9.
方炜 《决策探索》2009,(18):33-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公路作为国内的一项新兴基础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其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投资效益,与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计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互动关系。在高速公路建设事业遍地开花的背后,我们应看到,由于“拍脑袋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存在,一些项目忽略了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管理,盲目地抢时间、争进度,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一些项目可行性研究前瞻性差,开通运营没几年就出现车道不足、交通拥堵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交通、能源等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外资的投入。对此,中国除继续采用三资方式吸引外商外,近几年又采用国际通行的“建设—运营—转让”(通称BOT)方式,试办外商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目前中国存在三个主要制约因素,使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潜力未能变成现实,迄今共试办三个BOT项目。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领域并非都适合以BOT方式投资建设,选项时要特别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以保证投资有可靠和稳定的回收来源。中国目前仍无一部专门的BOT法律出台,但BOT通知和有关的几部法律为以BOT方式引进外资提供了法律依据,并明确需经特定的审批程序。BOT方式与三资方式相比较,具有八个方面的法律特征。本文对仍处于试点阶段的中国BOT管理规定提出了六个方面需要法律加以明确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