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如何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只有站到观众中去发现新闻,记录真实,原汁原味的展现生活,才能更加贴近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文化对可视性的热情相比,中国古典诗学更加注重"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辩证构成.同时西方文学以叙事为主,倾向于一种时问化的模式,而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文学则具有空间化的倾向.正因为这种空间化艺术能够通过"象",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有限与无限、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因此构成一种"视觉的辩证法".而视觉的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对"不可见"的意识,或者与"可见"的相比,那"不可见"的才是更本源的,因为"可见"总是从"不可见"那儿获得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作品具有思想性和可视性二重性。思想性是第一性的,可视性是第二性的。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使电视新闻更加贴近观众。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可视性”是指文章所写内容如锦绣、绘画、器物雕饰一般具有视觉呈现的功能和效果.刘勰关于文章“可视性”的论述与他感观形式审美批评的理论风格密切相关,亦受当时的“形似”文风影响;从根本上讲,扬雄的心声心画论及中华美学“目观为美”的观念是刘勰文章“可视性”思想的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5.
郭立强 《决策探索》2013,(20):74-74
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电视新闻来说,仍然是采用“画面+解说”的方式,关掉画面,可以凭听声音得到一条完整的新闻,而不听声音,光从画面上看不出新闻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从感知的整体来看,人对外界的感知60%来源于视觉。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双通的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诉诸于人们的听觉,解说只能起补充、解释和概括作用,就是在画面无法表达编辑、记者要说明的问题时才用解说加以阐述。因此,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东方 《公共关系》2000,(12):35-35
如果说“可读性”是决定报纸、杂志市场份额多少的重要因素,“可视性”是检验电视节目收视率高低的试金石,那么,“可就业性”则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潜力乃至生命力强弱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04年暑假,我受命在张家界摄制电视纪实片《张家界土家风情》(以下简称《风情》)。经过一个暑假跋山涉水的拍摄,加上一个多月的编辑制作,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长达41分钟的《风情》片的摄制任务。一位从事土家族研究的老教授看了《风情》片后对我说:“这个片子里的许多镜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是各高校培养德才兼备、能力过硬人才的根本途径,是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还处于争论或起步阶段,素质拓展机制不健全、过程监控不力、制度不完善、工作流程不畅通、效果测评不规范,为了提高素质拓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实现全面素质拓展的目标,本文就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可视性”运行机制作了大量有效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电视全面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 ,从一开始电视走进家庭的速度快得惊人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电视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人们有更大的吸引力 ;二是从物品价值方面讲 ,电视有一种家居摆设的特性 ,电视机作为一种值钱的物件 ,是人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有的地方甚至没有电 ,不能看电视 ,但是青年男女结婚时 ,也要买一台电视机 ,这就不足为怪了。时至今日 ,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电视机作为家居摆设的特性在淡化 ,而其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电视绝对不是那种看着玩玩的简单的娱乐用品 ,多少年来它在改变人们的精…  相似文献   
10.
显著性和可视性是商标获准注册的要件,有些国家和地区已通过法律修订或司法解释等手段,确认了声音商标的可注册性.特别的声音标志本身具有"显著性",普通的声音标志可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声音商标的内涵可通过图形、文字描述和其他手段表达出来,能满足注册商标的"可视性"要求.声音商标注册已成国际趋势,申请在中国注册的外国商标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中国应该承认声音商标的可注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