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古代波斯帝国后,将之付之一炬,其都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遗迹现位于伊朗南部。令人惊讶的是,残垣断壁上的雕像中竟然没有任何有关战争杀戮的暴力场面:雕刻中有士兵,但他们不是在作战;有武器,但剑未出鞘。大部分石刻表现的是各国人民和平共处、互赠礼物、友好交谈。在那个以野蛮著称的时代,波斯波利斯可谓是一个文明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延续着和谐世界的战略思维.毛泽东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路主要是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邓小平主要思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张要树立新安全观,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承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构建各种制度和文明兼容并蓄、各国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辛基 《女性天地》2014,(9):60-60
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以后,都会请保姆帮忙。可是如果家里有老人在,关系可能就会很复杂,毕竟保姆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成长背景完全不同。如何让保姆和老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带好孩子,和平共处,并最终同心协力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在特定的族际政治环境中,民族关系会与之相应的特定方式发展:如果民族政治关系是平等、和平共处与相互尊重的,那么,民族关系就会健康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价值就会得到对等承认,从而使文化的双向或多向交流能够在和平状态下以有益于各民族任何一方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贵“和”传统源远流长。它的精髓是既承认矛盾无所不在,又强调人有掌握规律、解决难题的能力,所以只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正确处理有关矛盾.就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身与心达到普遍和谐的境界。这个主张掌握规律,调控矛盾,争取整体协同、和谐统一的传统观念不仅对悠悠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有极其深广的影响,而且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战争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等.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我国许多现行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四海认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举世称誉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是发展贵“和”传统、拓宽“致和之道”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8.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百:关于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国际新秩序;关于中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方针和原则;关于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党际关系。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保证分“三步走”战略的实现。高度的求实性、鲜明的时代性、非凡的创见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四个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务实的对外战略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非资本主义道路"等,涉及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民主国家的关系。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许多局限性,在苏联史和国际共运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