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女性天地》2007,(10):44-44
我与妻子结婚21年,孩子都大了,可是我们经常为小事争吵,吵多了就打架。最近,我们又打了一架,闹得小区保安和110都来了,妻子也住了医院。其实我们之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相互难包容。她总是瞧不起我的出身,动不动就骂我是农村仔,对我的父母兄弟也不客气。每当她奚落我的家庭成员时,我都会被激怒,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两个时代欲望的故事,欲望在文革时代表现为偷窥和暴力,而在改革开放时代则表现为纵欲。在这两个时代中,人们同样都面临着沦为欲望奴隶和失去家园的困境。比照晚明的《金瓶梅》,《兄弟》与它的共同点都是对欲望的表达,而这一表达都通过身体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4.
德钦县佳碧村是一个目前仍然存在较多一妻多夫婚姻的村庄,通过对该村所进行的较长时间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村民们对其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的认知,即他们对生境空间尤其是生计空间的划分和利用与婚姻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时这种关系和相应的经济收入的分析和统计说明,无论从生计空间的占有还是从经济收入方面看,一妻多夫家庭都远远胜于一妻一夫家庭,这就是一妻多夫婚姻形式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文化主导文学艺术生产的时代,余华的<兄弟>深深地打下了消费时代的文化烙印.<兄弟>的畅销,是当前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生产机制的产物,是余华十多年来在先锋文学领地所聚集的品牌效应在大众文化市场的反映.究其作品本身来看,作者媚俗化的写作姿态,"削平"了作品的意义和深度,其名气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已远远大于作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6.
读白雪生的赋,最好是在小雨润如酥的春日。斟一壶夜色,品一杯香茗,看他穿越柳烟杏雨,从汉赋的高台玉阶、从宋词的青石雨巷翩然走来,携几分儒雅,几分清贵,几分庄禅,却走进一幢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里。白氏赋是有奇气的,不仅迤逦着追逐云月栖心天外的才子气,也散发出风生水起的时尚气场。在融汇传统与现代、兼容表达灵魂诗意与传达时代意志方面,白氏赋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赵华 《东岳论丛》2019,40(10):164-170
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兄弟伦理叙事主要在伦理的觉悟、阶级感情的绝对化和人情、人性的表现等维度展开,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一方面是思想启蒙、阶级斗争、市场经济等时代话语对小说伦理叙事产生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是小说伦理叙事积极参与20世纪主流话语的价值体系建构。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末,中国现代小说兄弟伦理叙事虽然在具体的表现形态上比较复杂,但整体上保持着与时代同构互动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向。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兄弟伦理叙事镜像式地折射出了20世纪中国现代伦理思想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彭晗 《民族论坛》2009,(9):8-8,7
<正>仗鼓舞,欢快祥和;霸王鞭,粗犷大方;打花棍,铿锵有力;击渔鼓,古朴明快。一会儿"兔儿望月",一会儿"二龙戏珠",一会儿"明月戏蝉",一会儿"鹞子翻身"。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不管您是从哪儿来的客人,当地热情好客的白族群众都会给您献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9.
看过小说《兄弟》(余华)的读者,大概很少无动于衷于小说中夸张、滑稽、搞笑的场面描写以及放肆的语言暴力,而对于许多严肃的批评家或那些对余华有所期待的读者,则可能大失所望。实际情况却是,越是专业的批评和善意的讽刺,越是促成了小说销量的直线飚升,这既出人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酒楼上》除了明线、暗线,应该还有一条"隐线"。这是鲁迅在写作时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内心隐秘,读者不能很清晰地看出来。这条"隐线"是:"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强烈的被侮辱、被伤害的情绪,以及鲁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和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