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妇女》2008,(10):33-33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安德列耶夫 以下这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暑假,笔者有幸成为“锦州市赴韩国教育交流考察团”成员,赴韩国坡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我们参观了坡州市碳县中学,会见了教育行政官员、中学校长、教师,与韩国中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走马观花看教育,韩国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代回纥是我国现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回纥早期信仰萨满教。摩尼教传人回纥后,萨满教之国教地位丧失,但对回纥社会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和平 《领导文萃》2011,(Z1):6-21
无论是中国崛起还是中华民族复兴,美国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如果认为由于两年前的金融海啸美国已经日薄西山,未免对其体制的活力太过低估。但金融海啸确实重创美国因而加重它对中国的疑虑,这个迄今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对  相似文献   
5.
《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廉来昂曾经指出 :《简·爱》像一个燃不尽的火把。一百多年来 ,不断释放出绚目的光芒。本文试图对《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重新读解 ,揭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宗教、婚恋及文学创作等现实 ,使罗切斯特的精神火光照亮 2 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我对全班说,我们从今天开始训练今年中国内地“圣陶杯”作文比赛的作文,题目跟往年一样是两个:《分寸》和《沟通》,要求也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该做什么,大家知道吗? “脑力激荡!”这个班的学生有差不多一半人去年读过我教的中国语文课,对于作文的步骤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7.
蒙元社会,非指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度,而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蒙",是指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是忽必烈创立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的封建王朝。二者既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又有质的区别。成吉思汗的家族世系、成长过程均深受萨满教影响。其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过程中,均以萨满教为思想基础,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对宗教宽容、友善、予以优待等宗教法规和政策,以大扎撒法典的形式法制化和制度化,得到了子孙后代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忽必烈,作为蒙古国末代可汗和元朝开国皇帝,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近来的研究中发现康有为1899年两次访问加拿大期间所遗两篇佚文及另外一篇疑似由他代笔的保皇会文献,不仅可以弥补目前有关研究中文献资料的重要空白,而且可以帮助回答康氏与孔教之间关系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启发对其孔教"世界主义"思想及其"国教"运动进行探讨的新见解。通过对于康氏佚文的考证和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可知他所追求的孔教"世界主义"并不限于以往学者所关注的大同乌托邦理想,也包括他在早年就已提倡、并在加拿大首先付诸实践的为孔教而"传教"海外的行动策略。基于以孔教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康氏在戊戌变法前后曾提出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保教"与"保国、保种"并列的口号。但在1899年两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他却因争取华人基督教徒对于改良运动的支持等实际政治考虑,提出在未来建立"无教界"的孔教世界理想,并在保皇会章程等文献中刻意避免使用针对基督教的"保教"口号。同时,他在加拿大所留的一篇佚文首先提出了尊孔教为"国教"以及影响这一宗教思想和运动后来发展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9.
欧恒 《四川省情》2005,(6):38-39
教育需求、教育的个人需求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在教育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即对教育的有效需求。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可将其分为教育的社会需求和教育的个人需求两大类。教育的个人需求和教育的社会需求的影响因素教育的个人需求的影响因素教育的个人需求,是出于受教育后能够给个人带来的预期收益,对未来的考虑构成了教育个人需求的诸多动因,包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等。因此,影响教育的个人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社会需求。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长期聚讼不已。1980年代以来,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的传统派的观点,受到了来自黎澍、李时岳等人的挑战。黎澍、李时岳学派的观点“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在辩论中占了上风。事实上,这两派各自的观点,都有与史实相抵触的地方。对中国近代史主线的探讨,应该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前提下,回到历史本身,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理论分析。已故邵循正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值得借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华国先生,长期从事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论证的亲历者,他的专著有《义和团史事考》(最新修订版名为《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和论文集《近代历史纵横谈》,在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