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国画)     
画家寄情水墨花鸟,兼工带写,中西结合,遗貌取神,丹粉略施,淡墨湿笔,别有生动;重彩叠搽,密不透风,艳而不俗,绚而不烂。尽管幅内满溢少间隙,画中却空蒙有暇闲。那奔放中的含蓄、飘逸中的矜持、陶然中的忧郁、沉湎中的镇静更是不易,画中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国画进一步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同时为国画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国画人才。然而随着国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随之暴露出来,例如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弱,审美定位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针对高等教育阶段出现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索性的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浓淡干湿写造化,心慕手追见禅意",张筱膺的水墨山水中散发出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空灵与恬静,这是她悉心绘事、内观外察、静心参持的善果。张筱膺先后入方骏、王孟奇二先生师门,师道问学,笔耕墨耘,深得二位方家之笔墨精髓,在继承"新文人画"衣钵之同时,又能不为所缚,自成面貌,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甚为难得。  相似文献   
4.
安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安滨:今天下午是继上午的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览开幕后,我们进行有关学院水彩画创作与教学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这次中国当代学院水彩大展的活动,是十所中国重点美院学术互动和交流平台当中的一个项目,2005年做了第一届中国学院水彩展,2011年是第二届。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载体做一个事情,旨在从教育和创...  相似文献   
5.
黄镧,女,生于1962年,吉林省长未市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副教授。擅长国画写意人物和花鸟画。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旭,女,生于1978年,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美术学)硕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系讲师,吉林省美  相似文献   
6.
《百姓生活》2014,(4):48-49
作者简介:汪新林,1956年生于安徽马鞍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水墨画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7.
《炎黄世界》2010,(4):80-80
近日拜读了您在2010年第1期《炎黄世界》杂志上发表的纪实报道《1974年“黑画事件”真相》。这是迄今我所看到最为翔实、逻辑性最强的国画历史事件报道,对您为此所付出的辛劳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我深为感佩。看到您的调研已深入国画界。国画界历来水深,近年来水已浑浊,1974年“黑画展”是对国画界的一次致命的打击,除了对画家的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外,对其作品也进行了封杀。尽管“黑画事件”早已尘埃落定,但因此而遭到破坏的国画承传已积重难返。当代的美评家对历史了解甚少,因此所谈的观点和评论也较为浮浅,  相似文献   
8.
漓江胜境图     
《现代交际》2013,(10):F0004-F0004
李可染(1907—1989),杰出的现代中国画家、国画大师、诗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相似文献   
9.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艺术素养,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舞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国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品质,更可丰富美术课堂,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典艺术对庞德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找到了他意象派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一兴喻,也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和再创作中印证和丰富了他意象主义的诗学思想,同时他还从中国古诗中为他的诗歌引入了大量经典意象;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理性和感性瞬间结合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歌意象,而且还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和理论支撑;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对意境的处理促进了他意象和意象漩涡概念的形成,催生了他关于诗歌意象要主客观结合的诗学思想,推动了他诗歌意象中的色与形、情与景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