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朋”之“朋”,包咸、郑玄以及《论语》早期注疏本都注为“同门”。考“有朋”章前后所论,均为对本门弟子的要求或训诫,并未涉及“友人”来访的语境,因此“友朋”之说必为抄本之误;《论语》中“朋友”出现八例,无一例作“友朋”,“友朋”组合也不见于春秋及以前文献。今译“朋”为“朋友”似是而非,因为现代汉语“朋友”已偏指“友”,没有“同门”之义,不能准确阐释原意。《述而》中“束脩”历代注为求学的见面礼,但黄式三、李泽厚等取“束带修饰”及“年十五”之说,参考敦煌、吐鲁番等出土文献整理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可证“束脩”表示成年之说是对郑玄注的断章取义。孟子阐释“教人以善谓之忠”是“忠”在先秦的一般用义,其用法不限于臣对君或下对上;《宪问》中“忠焉”章孔子论述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科学性、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是广为人知的,但作为和鲁 班齐名的古代著名工匠和军事建筑家的墨子,则鲜为人知。墨子在小城防守方面的贡献,既 有理论又有实践,在中国军事史和中国建筑史上都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难,为政主抗金复仇,誓不言和.因投降派秦桧当国擅权,乞致仕,归湖南衡山治学.后复出,绍兴二十七年卒,谥文忠.胡寅的学术著包括<崇正辩>、<读史管见>等,另辑有<斐然集>,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文学和文学理论边界论争的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着基本观念、文化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对立,并且暗含了话语权的争夺和转移问题。学术要前进固然必须继承和赓续,但更加不能缺少超越和变革,特别是质的超越和变革。“电信技术”、“电子媒介”这最富有活力和潜力的生产力的大发展,带来当今世界的巨变及当下人类生存境界和审美文化实践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文艺学研究的绝不仅仅是扩容的需要,而是包括文艺学研究在内的整体人文学科的治学方式及学术活动样态的重要变化。其主要表征就是:学科研究→问题研究。突破学科壁垒的“问题”研究,在今天是一种有效地介入现实、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守是隋末设置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官职 ,为其他朝代所无 ,主要镇压隋末农民起义。通守的设置 ,既是大业末年政局形势所迫 ,也是隋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郡守功能的结果。通守尽管为郡级佐官 ,但其实际功能已经取代甚或超越了太守。  相似文献   
7.
李越 《江苏统计》2003,(12):30-30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要从组织策略、监管措施、方法制度等多方面,多管齐下,达到确保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组织策略上,要积极改进层层考核和干部管理中以数据论政绩的模式,保证统计工作不受任何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同时,要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步伐,减少中间环节;在监管措施上,  相似文献   
8.
“一齐”和“一起”最初是作为实词——动词出现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的。例如,《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又如《庄子》:“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到了汉代,“一齐”开始用作副词,如《战国策》:“今王听公孙郝以韩、秦之兵一齐而攻魏,魏不敢战,归地而合于齐,是秦轻也,臣以公孙郝为不忠。”“一起”作为副词用则较晚,在隋唐五代时才出现,见《李白诗全集》:“一起振横流。”现代汉语中“一起”可用作名词、数量词和副词,这里重点分析“一齐”和“一起”作为副词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2011年,欧阳修研究领域有一件大事,就是日本九州大学东英寿教授在该年度日本宋代文学研究会上宣布,他在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中发现了其他版本欧集所没有的欧公书简96通。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在中日学术界引起了震动。随着96通书简在《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一  相似文献   
10.
"守中"的"中"不是"中间位置"的描述性、客观性判断,而是"行、成、好、适合、适当"的评价性、主观性判断,"守中"是具有价值导向的方法论。老子坚持"反者,道之动","守中"就是"守道",也是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具有否定的意义,而且这种否定是辩证的否定,也就是有肯定的否定,并不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较低层次的部分,并以此肯定较高层次的部分。"守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自然、道、无为,二是柔弱,三是静虚。"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精华,在他们所处的轴心时代是领先的。"守中"过于强调消极面,其实是守住"消极"的一面以图达到最终的积极结果,完成"反者道之动"这一辩证发展过程,这无疑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