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 (教 )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 ,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 ,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师道徒发展天师道哲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析了此时期天师道领袖人物的心性思想 ,并指出它们的儒释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宋明儒学是儒学的成熟形态,本辑的儒学史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宋明时期的几位大儒。这几篇文章的学术关注点不同,学术旨趣各异,各有其不同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俊 《人才瞭望》2010,(2):70-70
潜心钻研,思路清晰 宋明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前沿状况和趋势,在技术创新理论、计算机应用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参加的科研项目《高精密INSAR三维成像智能信息融合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项目中仿真研究及监控系统的设计,已经通过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的评审和立项:主持的《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建模与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项目获200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宋:列国体制下的存在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之所以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才建立了一个国祚长久的宋代。  相似文献   
5.
陈赟 《社会科学》2002,(10):40-44
20世纪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认为 ,中国古代思想在宋明儒学中达到了最高成就 ,中国未来的文化复兴也必将是宋明儒学的复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认为现代迫切的工作是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而明清之际一系列思想家对于先秦与宋明思想的区分 ,为此指明了一条更具有前景性的道路。本文以王船山哲学为例 ,对先秦思想与宋明传统的差异作出了系统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廖平经学有其独特的政治视野。从这一政治视野出发,廖平对中国古典政教体系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他批评宋儒尊孟贬荀不得其真,误解《大学》"修身"之旨,昧于时势错认"道统",先知后行,颠倒人天。这些批评既是针对宋明儒学内在的义理结构,又涉及到宋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思考当代儒学的发展如何超越宋明儒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廿多年的探索里,我一直有个想法,认为对宋明儒学的理解,应当深到文化精神的底蕴去诠释,要扣紧整个历史社会总体,正视整个族群心灵意识的发展过程,我以为这样的探索将有益于整个族群的自我认知、自我诠释、自我转化以及可能的创造发展。宋明儒学到清初的发展,若进到整个族群心灵  相似文献   
8.
宋明时期,儒释道都在以自身为本位的基础上极力吸取其他二学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作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的陆王心性之学,更是吸取了其他学派(尤其是佛教禅宗洪州禅一派)的思想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本文对陆王之学和洪州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今江西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中,道教内外人士都对许逊形象进行过多重塑造,使其兼具道教与民间祠神的色彩。其间,除了《道藏》材料,宋明地方志起到独特作用。一方面,宋明方志在与许逊相关记载方面表现出的序列变化,与唐宋以来道教人士对许逊形象的重塑以及宋元净明道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由于唐宋时期的《图经》成为地方神祇进入祀典、走向合法化的重要载体,地方志又以儒家传统经典为收纳祠神的标准,这些影响到了明代南昌地区许逊形象的转变。通过明代地方志的再次塑造,许逊从一位斩蛟水神、道教真君、净明道祖师进而演变为一位符合儒家祭祀经典要求、有功于地方社会的福主,进入地方祀典。  相似文献   
10.
文本问题是探讨宋明儒学的基源性问题。宋明儒学文本的意义生成,也是宋明儒者思想言说的文本化过程。文本化的核心是文本的经典化。从语言哲学视域来看,宋明儒学文本结构大概呈现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三重性特征。微观层面的文本,主要讨论字、词语等“字”之“义”;中观层面的文本,主要研判篇章结构、经典文本;宏观层面的文本,主要探究诸文本之间的意义关联。在宋明儒学文本经典化过程中,宋明儒者不仅建构了形上的经典统序,使道统、学统有所系属,而且落实了经典诠释背后的治世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