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则天时期,朝廷有位官员叫张衡,虽是令史(俗称吏员或胥吏)出身,但官阶已到四品,如果再升一级,就成了三品官员。唐朝的三品是个什么级别呢?如果拿现在的官职来对比,那么四品是司局级或副部级,三品就是正部级了。不仅如此,在唐朝,  相似文献   
2.
张鸣 《领导文萃》2011,(24):65-66
自秦汉以来,国人对于官阶一直很在意。在门阀的时代。门第多少还能冲淡一点官阶的威势。实行科举制度之后,社会对人的评价尺度,只剩下了官位高低和官阶大小。于是,人的“进步”,就只能看在官梯子上的攀登了。小官为小牛人,大官为大牛人。为官做宦的人,官阶大小、穿的衣服质地颜色、佩戴的鱼袋补服样式花饰都不一样。牛与不牛,一望便知。  相似文献   
3.
俄藏西夏文献《西夏官阶封号表》残卷反映了西夏某个时期的官制状况,它对于我们了解西夏国的政治制度、职官制度以及帝后、师位、文武、僧俗、巫卜等七品以上各级官号的性质、种类和划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厘清汉文文献中记载的某些西夏官号的真正含义,为学界点校古籍、解决西夏官制的聚讼纷纭都能提供有力的原始证据。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着忠实原文、博采众长、拾遗补缺、求同存异的原则,对该文献作出新的译释,以期抛砖引玉,为学界更深入地理解西夏文献作一次尝试,希望研究西夏的学者重视和充分利用起西夏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4.
赵玉芬 《南都学坛》2011,31(6):50-53
郝树声是21世纪初河南文坛一匹"黑马"。他的小说以纪实风格真实再现官场底层公务员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当做秘书工作、县乡基层工作生动形象的参考书。小说结构不事雕琢,自然天成,《镇委书记》、《侧身官场》、《怪味沧桑》采用线性结构,用"我"的视角讲述故事,很好地满足了读者"求真"的阅读期待;《隐形官阶》采用纪传体写法和网状结构,以全知叙事视角,很好地满足了作者的表达欲望,生动展示了隐形官阶的命运悲欢。其小说语言通俗流畅、风趣幽默,富于生活化、地方化、秘书职业化特点。但由于过于纪实而使小说缺乏诗意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09,(12):134-136
陈伯达号称“理论家”、“中共中央一支笔”。通观陈伯达85个春秋的人生之旅,可以发现,理论一旦被奴性和媚骨所玷污。只能成为换取官阶的贡品,从此,与真理无缘。“陈伯达现象”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则是因为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等“秀才”身上。  相似文献   
6.
《华人时刊》2012,(7):28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裔军官陈定宇最近晋升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成为海军陆战队官阶最高的华裔军官。目前派驻在日本冲绳普天间美军基地的陈定宇,现年43岁。毕业自柏克莱加大机械系的陈定宇,利用大二及大三暑假参加海军  相似文献   
7.
曹魏的官品并非官阶,当时官品的高低与传统的官阶——秩石的多寡颠倒错乱、难以对应.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萧齐基本没有变化.萧梁和陈朝对官品和秩石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以使二者趋于一致.这种调整既体现了官班制的拉动作用,也体现了官品制由官才等级制向官阶制的演变,但南朝并没有完成这个演变.官品制演变为官阶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同一部门内高低不同的官职和高低不同的封爵位于不同的官品;官品高低与俸禄多寡、冠服高下完全对应;官品制成为官职迁转的主要依据.北魏孝文帝的官品制改革,标志着官品制最终演变为官阶制.  相似文献   
8.
陋规是晚清官场中无处不在的一种腐败形式。清末陋规花样甚多,据学者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统计,这种腐败的方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别敬——也称别仪。外省官员进京引见、请训,离开京城时,送给京官的贿赂性礼物,一般是银子,按官阶高低数量不等。贿赂加上一个好听的字眼,叫仪、敬,带上了礼物的性质,送受双方都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散阶的进化在南朝停滞不前,在北朝却迅速推进。其原因在于,北朝曾向将士普授文散官从而使之进化为位阶,南朝的“文清武浊”观念却阻碍了类似现象的普遍化。魏晋南北朝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以门第,中正品和“清浊”构成的“门品秩序”,它是士族自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吕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