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少勇 《领导文萃》2010,(17):110-112
<正>绰号,又称外号、诨名,往往是按照人的容貌气质、性格特点和一贯做派所取的别名和戏称。读唐史,读到一些官员的绰号,既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反映出当时的社情民意,官风政声。捧腹之余,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特殊的小社会。“修身齐家治围平天下”,意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古代士大夫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家的处世之道。古往今来,治国与治家,官风与家风,总是彼此映衬、紧密相连的。家风淳,官风正;家风浊,官风污。虽不能一概而论,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位官员的官风不错,家风却很糟,他的官风必然要大打折扣,后院起火,养出纨绔子弟,乃至声色犬马之徒,而自已还能留下清官之名,恐怕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3.
廉,立国之要;清,为政之根。但要做到清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元朝张养浩曾说:“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这一判断,尽管有失偏颇,但其中点明家风与官风的相互关系,尤其值得当今领导干部深思琢磨。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涵育民风、官风的基本单位。古人还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正是打通“国”与“家”、打通“官风”与“家风”的最凝练概括。如果有好的家风,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风败坏的话,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障碍。  相似文献   
4.
唐代官风     
终唐一代对官吏的诠选、考课、监察、恩惠以及高薪养廉等诸方面的措施与政策,敦促官员廉洁奉公,形成了奉法循理、勤政爱民的官风。唐代统治者在总结前朝载舟经验和覆舟教训后,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严密了官吏监察、考核制度,选拔出一大批居官鲠正、为政清廉的官员。  相似文献   
5.
清朝嘉庆年间,盛京地区官风已开始败坏。至道光、咸丰时期,官吏贪婪不法呈常态化趋势,为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在官风带动、清政府统治能力下降、封禁政策受到强烈冲击及社会矛盾激化等多重作用下,盛京地区民风日益下移,主要表现在赌博风行,鸦片烟毒开始蔓延;社会治安恶化,盗窃、抢劫普遍,暴力案件频发;地方黑恶势力称霸一方。官风堕落,加剧了吏治腐败,导致同治年间大规模反清武装的兴起,也促使清政府于光绪初年推行改革。民风下移,与游民的流入不无关系,大规模反清武装失败后,游民群体反而壮大,民风随之继续恶化。清末胡匪、马贼猖獗难治,即反映出道咸时期民风下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社会危机加剧,民风、士风、官风陵替,整个社会到处洋溢着"浮华交会"之风,末世衰征日显。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也由此兴起。  相似文献   
7.
一周声音     
官风影响民风.官风正则民风清 ——香港大公报8月10日刊文说.一些官员“三俗”表现很多,因此.要抵制“三俗”,匡正民风.首先要从正官风做起。  相似文献   
8.
官德三题     
官路问题是官德之源的问题 ,官风问题是官德之显的问题 ,官心问题是官德之准的问题。为官者敢于为老百姓挑起担子 ,或者敢于放弃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 ,这都是值得称道的德性。  相似文献   
9.
去年第十期《领导工作研究》上发表了黄石市委书记任世茂《实干才能兴邦》一文,读后,很受鼓舞,为他的实干“班子”降免了90多名“太平官”,严惩13名“贪官”,而拍手叫好。同时也让人在“寒意”中,感受到“官风”的春天已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宋国庆 《决策》2013,(4):86-87
如果将张廷玉50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