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主集中制"并非列宁首创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列宁的建党理论和组织思想中,集中制和民主集中制占有特殊的地位。不过,列宁对它们的贡献却不尽相同。对于集中制,列宁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缜密的体系,严谨的逻辑,专门的著作,而且还提出了明晰的理论概念。而对于民主集中制,虽然列宁也作出过重要的理论贡献,但相对于集中制而言,则既无理论专篇,又无理论专著,更没有首创能够概括这个组织思想的专门的科学概念。由于种种原因,苏联的相关史学和理论著作把“民主集中制”的首次问世断定在1905年召开的塔墨尔福斯代表会议,但是从未断言是列宁首创;而中国的同类著作和大量的教科书则直接把民主集中制的首创权归为列宁所有。这不仅在学风上过于武断,在事实上也断难成立。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中华魂》2013,(19):29-30
在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1918年夏季,俄国到处硝烟弥漫,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为了打赢这场殊死战争,布尔什维克动员了1.5万名党员上前线,吸收了20万觉悟高的士兵、工人、农民入党。当时发给党员的手册上有这样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方.由于布尔什维克、归国华工和国内先进分子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哈尔滨,并对当地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法国大革命与十月革命中产生的恐怖政策作了出较。文章认为,恐怖政策是这两次大革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革命政权为应付国内外反革命敌人的内外夹击而实行的为战争服务的政策,它们有着共同的运行规律,同时两种恐怖政策又有不同之处,但各自体现了两次大革命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5.
孔庆东 《领导文萃》2012,(13):114-115
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瞿秋白教授创办《布尔什维克》,取名《少女怀春》,其实里面怀的是共产主义的春天。国民党有所察觉后,这本刊物又改名叫《小学高级用新时代国语教科书》。还有一本《红旗周刊》,不可能公开上市,于是就叫《快乐之神》,好像是都市男女的颓废读物,其实宣传的是让劳动人民早日快乐的精神。此外这本刊物还叫过《时事周报》、《实业周报》、《真理》、《出版界》、《新生活》、《摩登周报》之类,仿佛中产阶级读物。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考察列宁时期苏共执政体制确立及运行的情况后,得出以下结论:布尔什维克党在建立执政体制的过程中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列宁时期确立的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体制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矛盾的产物,具有过渡的色彩;列宁从来没有把"一党制"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弄清十月革命前后的历史,首先要弄清十月革命前三次党的上层大争论,即:关于《四月提纲》争论、起义与否的争论、"清一色社会党人政府"与"清一色布尔什维克一党政府"争论。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解读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著作编译部翻译的《列宁生平画传:事件与回忆》(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一书主题鲜明,观点深刻,风格清新,内容朴实,身份独特,阵容庞大,对于我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一是要像列宁那样为党和人民鼓与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像列宁那样求知若渴,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社科经典著作,矢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三是要像列宁那样严谨治学,做马克思、恩格斯的好学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偈觅 《老年世界》2011,(24):34-36
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王稼祥曾经和王明一样,是一名教条主义者。中共早期有一个“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故事,这一说法是中山大学学生余笃叁为了挖苦王明及其追随者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0.
孔庆东 《可乐》2011,(2):61-61
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瞿秋白教授创办《布尔什维克》,取名《少女怀春》。国民党有所察觉后,这本刊物又改名叫《小学高级用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假装是课改成果。还有一本《红旗周刊》,不可能公开上市,于是就叫《快乐之神》,好像是都市男女的颓废读物,其实宣传的是让劳动人民早日快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