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震惊中外的庚子事变以内外达成辛丑议和而告终.在所议条约中,惩办“首祸王大臣”成为议和关节所在.时任刑部尚书、军机大臣赵舒翘名列其中,成为祸首名单中颇受争议的一位.从“惩赵”过程看,似是列强步步紧逼,清廷诺诺惟退,背后却是全权大臣、地方实力督抚与列强谈判代表之间多方力量的互动与交织.  相似文献   
2.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西汉天下初定,群臣争功,汉高祖刘邦以萧何功劳最大,封其为酂侯,位列群臣之首刘邦为何如此看重萧何?细读《史记》,不难发现,萧何不仅具有杰出的治国才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其第一流的责任心,成就了其第一流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平政院、肃政厅官员的选任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未进行详尽的探讨。在实践中,评事和肃政史的密荐,并非严格按照《平政院编制令》执行。早期评事的甄选主要考察其教育背景和司法职经历,以确保其专业性;对于肃政史,则看重其出身和声望。平政院后期地位下降,评事中人才流失,专业性大不如前,对案件的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密荐制度导致平政院官员中因人脉而形成地缘群体,评事、肃政史与保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既可能影响到肃政厅的公正严明,也可能影响到平政院在行政审判的中立性。而密荐制度的弊端,归根结底是因为制度设计者对平政院的性质和功能在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时性、共时性和现时性三个角度探讨了生态翻译学中"事后追惩"的翻译制约机制,重点研究"事后追惩"的对象—译文、译者在形成机制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历时纵向、共时横向和现时依存的三维制约机制各自对翻译文化的指向性贡献,使"事后追惩"的研究更加具体和实用。  相似文献   
5.
自唐以降,弄孔子、戏儒流之优戏表演绵延不绝,尤以宋代优戏为著。它以戏谑性的妆演,隐含复杂深刻的历史内容,因其牵动道德、宗教与文化学术方面的敏感神经,尤其与时事政治相抵牾,而屡遭官方惩禁,但它渎经侮圣、诋贤叛道、戏儒刺奸、讥时揭弊的俳谐精神,则演绎了儒家思想民间接受的另一面,显示了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态势,作为早期戏剧不可多得的“真戏弄”,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敏 《今日南国》2006,(24):18-21
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在形式上集中表现为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是社会最敏感、群众最痛恨、危害最严重的腐败现象。积极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是反腐倡廉工作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玉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的重要任务,认真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具有石化企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要充分认识构建石化企业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实践,加快构建具有石化企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吕强 《兰州学刊》2009,(1):78-81
肃州是清初我国西北因战争而繁荣起来的典型城市。基于辟邻蒙古“准噶尔”部的特殊地理位置,清初,这里不仅是西北边防重镇和交通枢纽,而且边贸繁盛并因此出现了著名的康乾“肃州贸易”,使肃州成长为当时西北“边陲一大商埠”,推动了肃州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地方经济的繁荣。但乾隆二十三年后,随着“平定准噶尔叛乱”的结束,肃州开始内附,其地位的下降导致城镇经济发展的回落。  相似文献   
9.
岳纯之 《兰州学刊》2009,(11):212-214
唐朝前期曾发生过若干民间群体性反叛事件。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根本上是由于君主专制下人民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缺位,具体说来则是由于官吏贪残、赋役沉重以及邪教巫术煽惑等,正是这些因素或单一或综合的作用,最终引爆了反叛事件的发生。唐朝在处置这些事件时大体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平息反叛,一是追究责任,一是调整政策。从这些步骤来看,尽管是封建政权,但唐朝并没有对人民采取完全敌视的态度,对民间的群体性反叛,他们会镇压,也会安抚,会追究反叛者的责任,也会惩处引起反叛的有责官员,调整不受欢迎的做法或政策,因为毕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朝的统治要想长久存在下去,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青海统计》2009,(12):F0002-F0002,F0003,F0004
2009年11月21日,省统计局召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考核大会、青海省副省长马顺清莅临考核大会,并在考核大会做了重要讲话。考核组副组长周慧对考核提出要求,省统计局局长侯碧波做了200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