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纳兰策 《职业》2012,(16):24
在很多女性集中的部门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家平时一起聊天,总不免有些暗暗攀比心理,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往往会有人搔首弄姿,有意无意炫耀自己的天生丽质,有人显示自己的聪明能干;有人自得于自己的名牌学历,有人依仗自己的广阔人脉。  相似文献   
2.
制度环境变迁除了直接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能力外,还可能会通过区域“攀比”效应来提高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其路径机制主要包括产业集聚效应与偏向效应。基于2005—2019年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区域“攀比”在制度环境变迁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存在单门槛效应,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规律。区域政府应深化区域制度环境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制度环境变迁效能,同时激发区域“攀比”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正向中介效应,促使三者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区域政府应深入研判自身与市场的关系,开展制度环境的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另一方面,遵循共商共建原则,强化区域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力度,打造形成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体系,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基本驱动效能。  相似文献   
3.
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是劳动人民永远不变的本色。保持人民群众勤俭节约的本色,是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作风的法宝,是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勤俭的作风是无敌的。成吉  相似文献   
4.
蒋桂芳 《领导科学》2012,(14):42-43
攀比重在"攀",有贪心、盲目、刻意追求的味道。不正当、不合理的攀比,不但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害,也会影响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更不能攀比,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尧 《家庭科技》2007,(10):43-43
老人退休后,生活比较清闲,遇到老同事、老邻居总是要聊上好一会儿,和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生活.对于父母们来说,他们的共同话题就是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是也会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理.拿孩子作比较,别人生活幸福就会很羡慕,回家再夸奖人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给自己孩子心里增加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黄春燕 《经营管理者》2013,(18):364-364
通过剖析社会的攀比现象和儿童攀比的特点,了解儿童攀比的心理、内容,分析儿童攀比的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从而认识到家长与教师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途中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可以从消费观、德育、感恩心理等方面来引导儿童形成优良的行为素质,远离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斌 《人才开发》2002,(6):22-23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毕业生就业正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心理障  相似文献   
8.
杭斌  修磊 《统计研究》2015,32(12):54-61
本文基于CFPS微观跟踪调查数据,从地位寻求角度分析了住房攀比行为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家庭对自身社会地位等级的主观评价与住房面积、消费水平、户主学历等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住房面积攀比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它家庭的示范效应显著,即中国城镇家庭存在向上攀比的地位寻求动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一个随机技术冲击驱动的模型经济中,将消费攀比引入个体效用函数,研究了个体间存在消费攀比时的政府最优货币政策问题。本文发现,当个体之间存在消费攀比现象时,政府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一种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当经济萎缩时,政府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选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使经济冷却。该结果类似于Keynes理论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但本文是在一个最大化个体效用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得到的,并且产生的机制也不相同。另外本文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消费攀比产生了外部效应,为抵消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效率丢失必须引入新的扭曲税,此时最优名义利率不为零,从而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7):120-128
目前,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购房意愿与家庭消费的关系和居民收入不平衡导致的住房攀比有关。基于相对收入假说,利用2010—2018年CFPS数据,从居民收入不平衡视角分析购房意愿与家庭消费的关系。首先,建立面板二值选择模型考察居民收入不平衡对家庭购房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高收入家庭率先改善住房条件的行为会对低收入家庭产生示范效应,因此家庭购房意愿会因为周围人群住房面积扩大而增强,而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增大与居民收入不平衡紧密相关。因此,居民收入不平衡对家庭购房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购房意愿增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由收入不平衡导致的购房意愿增强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了比较不同收入群体购房意愿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家庭手存现金的中位数作为分组标志将家庭分为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房价上涨背景下购房会强化低收入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与手存现金多的家庭相比,手存现金少的家庭的消费受购房意愿的影响更大,对同期收入也更加敏感。最后,分别从长、短期提出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平衡增长和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