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新之 《经理人》2007,(4):28-28
据说,对于现在的年轻新人类,最新的称呼已经不是用“80后”,而是“85后”来概括。2005年,有企业家总结,我们面临的消费者将会是“超女一代”,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习惯,未来这个人群,将会是中国的主流就业人口和消费群体。任何企业忽略他们的感受和消费习惯,将会铸成大错。而现在出现的85后一代,同样值得商家重视。  相似文献   
2.
浅薄的日本流行文化,造就了浅薄的涩谷新人类,他们的关键词有:卡通、明星、演唱会、啪啦啪啦……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成长着另一种新人类,即硅谷新人类,他们的关键词是:数码、网页、闪客、CEO……两种新人类,你做哪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至今仍以食为天,吃法也最能代表人的活法。合餐在中国俨然是吃的制度,不服从它的人经常会被当作异类。人们在聚餐时不设公共餐具或视公共餐具为摆设,不假思索地让自己的餐具在口腔和公共食物之间轮回,这在中国的大小餐馆、家庭、食堂中是常见的景象。就连穿戴怪异的新人类,也没感到这种吃法有什么不妥之处。去年非典型肺炎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8):34-34
1、酸中毒 他们喜欢一切精致的东西,以此来标明自己的不同凡俗:可口的美食、惟美的音乐、颓废的爱情……导致体内酸性过多,患胃溃疡而死。  相似文献   
5.
关注"新人类",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人类",作为一个在青年中逐渐递增其势力范围的群体,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分析他们的生活取向与价值选择,可以从中折射出当代青年生活观、价值观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从观念上、手段上、方法上进行更新,才能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认识根源的机构性、思想根源的独裁性、人本根源的自发性等是导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失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升技术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确立和完善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相关制度,是克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发展,实现技术理性超越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代人,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从文艺复兴算起,一是从启蒙时代算起。由前一种说法,现代人是人文主义者;由后一种说法,现代人是启蒙人。其实,这两种人可以合成在一个整体形象中,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起点,而启蒙主义则是资产阶级转向革命并“夺权”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针对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者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人类中心主义,因而意欲彻底颠覆人类主体的学术倾向,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佩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现代性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首恶的思想,认为技术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催化剂,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尝试以人道主义且关爱一切生命的价值选择为基础提出新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主体,形成理性主义的生态哲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9.
旧人类中心主义是在文艺复兴以后被确立起来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仅仅强调人的作为感性欲望的主体地位。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生存危机的根源。而自然中心主义企图通过把“自然”作为伦理主体来看待,这虽然对克服旧人类中心主义有积极意义,但是,本身却违反了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一种超越自然中心主义的“新人类中心主义”是把人作为“感性和理性统一”的主体来看待的,因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西方一个多世纪文化反思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环境与发展两个方向反思的结果,其确立过程逐渐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也充分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思想,强调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自我依赖,达到人类与生物圈的平衡。然而,可持续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强调,并不是要强化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力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既要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