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基于《时务报》建构舆论之史实,分析社会动员视阈下的《时务报》。《时务报》在当时发行广泛、政论文章观点激进,坚决散播变法自强,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思想旋风,成为变法维新的宣传阵地,并执舆论之牛耳对其受众进行了社会动员,在促成维新变法和开启民主思潮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1898年8月8日,由汪康年力主改为《昌言报》而告终。《时务报》存续2年,共出版69册。它是维新志士倡导变法的重要阵地,引领了时代变革的潮流,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时务报》将政论文章安排在每册的前数页,确立了报刊政论文的地位。伴随报刊政论的勃兴,以《时务报》为主要载体的时务文体应运而生。时务文体的特点是:内容以政论为意旨,形式以骈散兼备、条理明晰为特点,语言流畅、感情饱满,杂以俚语、新名词、新知识。时务文体上承王韬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开创的报章文体,下启更加通俗、成熟的新民体。自时务文体诞生伊始,我国近代报纸文体变革的步伐开始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3.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传播媒介的出现,不像西方世界那样是在本土社会背景自然成长起来,而是随着殖民的深入,由传教士带进来.这种新鲜事物在迥异于自己本土的制度环境和历史传统的殖民嫁接中,"公共性"必会发生变异.<时务报>作为维新派的核心刊物,处于转型期维新知识分子,将西方传入的现代传播媒介赋予传统的职能,作为新的资政的途径,成为宣传新观念的工具,公共空间一开始就带上政治化的色彩.根深蒂固的传统影响下的维新知识分子不论观念和办报实践,一开始就和西方传媒的公共性有着差异和距离.  相似文献   
5.
以戊戌维新时期出现的民间政论报刊《时务报》为主要文本考察对象,重点探讨山大批民间政论报刊和学会组织共同构建的近代的"公共空间"与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之间的内在关系.首先,维新报刊是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的重要载体;其次,"过渡型知识人"是推动戊戌维新政治思潮兴起的主体角色;最后,对"公共空间"的价值进行理性审视.简而言之,它不仅需要有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作为其滋生的土壤和流布的平台,还需要有传统文化的突破者和超越者作为其构建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刘兴豪 《社科纵横》2012,(10):117-118,131
时务报》后期言论集矢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大力倡导民权之说,与张之洞的政治立场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根本冲突;同时张之洞也意识到《时务报》的言论足以影响到他本人的地位并有可能授人于柄,为了自保,便加强对《时务报》的干预,欲与维新派划清界线,矛盾不断地加深,并最终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7.
时务报》是维新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刊,官方在《时务报》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对《时务报》的襄助为其赢得发展机遇,汪梁之争促使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官办《时务报》,开创了官方"管制"报刊的模式。戊戌政变后,后党掌握舆论主导权,清廷停办《时务报》,对其他报刊进行"规范化"管理。官方对《时务报》的管控,体现了清廷对政论报刊的重视与防范。  相似文献   
8.
时务文体出现于19世纪末,运用这一文体的中国报人们主张"救一时,明一义",不炫字理,不规久远,不受一切文章规法程式约束,明白易懂,使其风行一时,成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文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时期,时任驻英参赞的曾广铨担任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英文译编,大量编译西方政治时文,译介斯宾塞尔的社会进化理论,是第一位将日后风靡晚清的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译入中国的人。曾广铨的翻译,以富有现代意义的新话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是晚清社会面对西方列强欺凌,一代新知识分子为民族生存不懈抗争的一个缩影。这一新知识分子群体,在晚清社会从封建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关头,以翻译话语颠覆了天朝至上的封建意识,逐步把中国引入现代的世界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
黄升任 《学术研究》2006,(6):103-107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时务报》的发起创办人,对《时务报》有过重要影响。由于思想理念不同,他与汪康年在报馆管理上发生了严重分歧,这成为《时务报》最终走向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使维新运动遭到了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