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章摘自:《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作者:郦波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版次:2012年第一版本书简介:清代曾国藩不仅精通为官之道,又是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以清新的文笔,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讲述了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2.
李博强 《船山学刊》2014,(3):139-142
湖南省图书馆现收藏有晚清湖湘名人与当时封疆重臣、宿学名儒的往来书信,全部是以手札原件粘贴而成。这些书信因其存世数量稀少以及内容隐密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历史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刘岳昭与曾国荃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湘军将领与地方疆臣。他们在咸同时期多有书信来往,其中部分涉及刘岳昭为镇压贵州苗乱寻求曾国荃帮助的史实。本文将这些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3.
<正>曾国藩敢于任事,善于任事。敢于任事是胆识,善于任事则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他极其称赞湘军创始人之一王鑫战前召集诸将商议军事决策的做法,并将他的做法推荐给年轻的将领。作为一名统帅,他喜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嵩焘是和“曾左彭胡”一道登上社会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虽然他的官运间阅远不及“曾文正”、“左文襄”之显赫,也跟与他一同被诏出山、 生出身的曾国荃相差悬殊;但他的先知先觉,他对当时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却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人,更是“曾左彭胡”儒家正统思想派所不能同日而语的。郭嵩焘的先知先觉,集中到十点,就是他通知夷情、明辨本末,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应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见解不仅超越了成、同时期大多数洋务派人物的水平,而且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路…  相似文献   
5.
程红 《学术界》2003,(5):208-211
曾国荃致李鸿章函》是反映李鸿章、曾国荃与“常胜军”关系的未刊资料。此函的写作时间是同治元年 (1 862年 )九月二十日。此函反映了曾国荃并不信任常胜军。湘、淮军作为中国新兴的军事力量 ,保持了自己的尊严。透过此函 ,还可以看到李鸿章同治元年初率淮军入上海 ,在军事指挥上“力求自强”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天国之殇     
《现代交际》2007,(6):54-56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绝望中自杀。同年7月19日,“天京”被曾国荃攻陷,太平军彻底失败。太平军为何失败?我们只需将洪秀全的真面目呈现给读者,答案便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7.
官场感情牌     
李方恩 《领导文萃》2014,(21):65-66
正在清代的基层政权中,绍兴师爷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地方政府的司法与民政发挥着重要影响。有时,一些高级官员也要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应对波谲云诡的官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文人刘成禺在他的《世载堂杂忆》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888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荃手下有个江宁布政使(即"藩台")叫许振祎。此人曾以拔贡生的身份进入曾国藩的幕府,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之一。照理说,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曾、许两人应  相似文献   
8.
郦波 《领导文萃》2012,(15):74-77
不反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  相似文献   
9.
湘军著名将领曾国荃作战善于运用战略战术,他征战一生,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或综观全局徐图进取,或运用奇兵出奇制胜,或围点打援不战而屈人之兵,或收降俘虏以毒攻毒.其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思想与实践在履行封建国家对内对外职能方面,都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之洲     
<正>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毕加索说,他的成功来自减法。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东西移开,将压力放下,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