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都学坛》2016,(6):31-36
秦统一之后各地的分裂势力一直存在,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危及大一统政治的特殊事件,这让秦始皇意识到帝国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震慑分裂势力,维持帝国的统一局面,而通过求取仙药以实现长生不死正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段。所以秦始皇求仙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福佑,还应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考察。另外,秦始皇对方术士的尊崇除了寄希望他们取得仙药之外,其实还有着实际政治层面的考虑,他想要通过抬高方术士的地位打压具有分裂倾向的原六国巫祝势力,并试图放弃使用传统的巫鬼之说进行统治,而让六国人民接受一直在秦地实行的法律令。可以发现,秦始皇的求仙行为其实也是试图对当时人们的信仰进行控制,实际着眼点是帝国的统一稳定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日本技术士会不仅在日本国内,就是在世界范围,其势力也是最强者之一。日本“技术士”是日本国基于科技顾问并以其作为名称的唯一国家资格,是对具有高度科技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给予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格认定。日本技术士会是基于日本“技术士法”,以普及技术士制度为目的而设立的。其会员由各领域具有国家资格的专门技术人员组成。现拥有会员1万多名,目前已注册有21个技术部门,涉及机械、船舶、航空、电气/电子、化学、纤维、金属、资源工程、建设、水道、卫生工学、农业、林业、水产、经营工学、信息工学、应用理学、生物工学、环境、综…  相似文献   
3.
白效咏 《文史哲》2023,(5):157-164+168
关于公元前212年坑儒一事,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另一部分则怀疑是虚构的故事,实际坑杀的是方士,形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对《史记》《汉书》所载“坑术士”“杀术士”的理解不同。考之于典籍,秦汉时期的术士一词均不作方士解,方士被称为术士始于三国时期。结合许慎《说文解字》和《汉书·宣帝纪》《夏侯胜传》所载本始四年诏书等资料来看,两汉时期术士一词其实指的就是儒生,“坑术士”无疑就是坑儒。秦始皇对于方士,仅仅限于考校虚实,并未坑杀,仍寄希望于他们为自己寻找不死仙药。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李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10-112
占卜曾经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现象,主要源于神灵崇拜,对于人类而言,主要出于对天灾人祸的恐惧心理和趋吉避凶的急切期盼,因此人类采用多种迷信的手段,推断吉凶祸福.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东京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由于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需要,算命师即卜算者所占比例之高实属惊人,从事卜算职业的人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遍布东京城,到处都有他们的活动踪迹.而且宋代占卜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其中具体原因很多,本文拟将宋代占卜术的繁荣景象以及它的人群普遍性的原因做出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6):120-126
战国时期,从事通神事鬼和推数占卜的巫觋术士,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社会群体。春秋晚期以降,民间巫觋术士群体显著壮大,新兴术士比重上升。民间巫觋方技之士依赖市场而生存,市场生存和竞争压力成为推动战国数术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战国民间私学保证了民间巫术方技之学的传承和发展,也对阴阳家等思想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巫觋术士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国家开始在政策上对其加以贬低和限制,在中国古代巫觋术士社会地位低贱化的过程中,战国秦汉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爱军 《领导文萃》2012,(18):89-91
一个人坚持原则并不难,难在屡屡遭遇挫折而不改变内心的坚守。唐朝宋璟正是有这样风骨的人。三起三落长安四年,有人举报武则天的内宠张昌宗请术士看相,看看自己是龙还是虫。这在当时属于谋逆之罪,是应该杀头的。武则天却护短说:"张易之等已经跟我说清楚了,不要再追究了。"可主管此案的宋璟,坚决不从,上奏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谋反大罪,不容免除,请交由御史台审理,以正国法。"最后又表态说:"虽然我知道您对张易之等恩宠有加,我也知道言出祸从,但是基于道义,即使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