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交际》2005,(1):28-29
松下公司有句名言,松下公司的产品不是电器,而是人。而办企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做人,我们首先应该从松下企业的人员管理学起。  相似文献   
2.
松下幸之助,日本电子业之父,被誉为经营之神、经营圣手。他创造了松下王国,产品行销世界各国。他独特的经营思想,为世人所敬佩,他的管理之道,对学校管理者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国际合资企业之一的北京.松下显象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讨论企业战略生态的演进过程,以及本土合资伙伴如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平台,向跨国公司学习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发现,尽管合资企业在战略上要求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但能够动态地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间的关系;尽管合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路径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限制,但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建立学习机制和学习能力,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资和技术引进发展创新能力。虽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加以推广,但本研究对处于转型经济中的本土合资伙伴建立学习机制,提升战略水平和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梦 《领导文萃》2010,(11):125-125
问题225: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波及到全球,日本也不例外。一时间企业裁员、减薪等举措纷纷出台。。当时松下公司在大阪福冈区设立了工厂不久,并大批量生产出产品,但在此不景气的形势下,产品难以售出,仓库积压成堆。对此,管理部门拟定了“生产减半。员工减半”的方案。请报松下总裁指示。但松下坚决不同意。认为“不能因为公司处境艰难就裁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员工啊!”你若作为企业的老总,在此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也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处理呢?请作答。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前,郭金柯成为栾川县合峪镇平凉河村唯一的一个中专生。当时的郭金柯不仅乐不可言,就连他的亲戚、朋友也是幸福不浅。平凉河村距合峪镇政府23公  相似文献   
6.
秦宇 《女人世界》2006,(3):88-89
笔者一直以来对于作为全球性跨国企业的松下电器公司有着密切曲关注。特别是,松下电器进入中国大陆之后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理止!2005年岁末在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销售公司主办的“松下2.4G无绳电话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上,有幸结识了系统销售公司剐总经理戴俊先生,随后又与戴俊先生进行了长时问的交谈,进而对松下公司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松下幸之助问一位公司的中层雇员:“在与客户打交道时,如果客户问你,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什么,你怎么回答?” 在座所有的人都觉得奇怪,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不就是各种电器吗? 这位下属也不解其意地说:“当然是各种电器。”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8,(6):67-68
松下公司有一句广为企业界所推崇的名言,叫做:“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撒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9.
谢文静 《人才瞭望》2006,(10):44-45
日本松下幸之助在主持松下公司时,写了《对人的思考》一书。其中一章就是企业要注重人才“再生产”。他在大阪总公司设置了人才培训中心,对新职工及在职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同时还兴建了36个实验室,招聘和培养了2.2万名研究生和工程师,使企业人才济济,职工创造力大大提高,公司生产和持有专利的产品达5.5万项,实现了他“从人才再生产到产品再生产”的宏愿。  相似文献   
10.
<正>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