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两会以来,“新农村建设”五个字热得发烫,因为热得发烫,所以令人担忧。“建设新农村”的首倡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让农民拆房子、盖新房。在有关农民的民主权利、基本财产产权等制度根基不牢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一旦成为口号,距离运动式的“逼农致富”和大拆大建就几乎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了!更何况在“建设新农村”冠冕堂皇的口号下,乡村干部乃至地方官员都有巨大的“政绩”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宏观视角     
《四川省情》2009,(11):4-4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阐述了自己在人民币升值论上的立场,坚决反对迫使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以恢复世界经济平衡的做法。林毅夫说,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扼杀全球复苏。从中国进口的消费品会更贵,还将遏制美国的消费需求。大部分的中国输美商品在美国国内都不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全世界经济学家中。最有资格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理所当然是中国经济学家。谈到为中国经济孜孜不倦把脉的人物。人们当然盛赞传奇经济学者林毅夫。  相似文献   
4.
林毅夫,经济学教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06,(3):58-59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改革》2006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要长期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惟有通过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一方面流动出来的劳动力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另一方面使留在农业的劳动力耕地而积增加扩大经营规模。在当前生产能力全面过剩,通货紧缩的阴影还存在的情况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消费环境.启动农村巨大的存量需求,消化掉过剩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5):131-132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版 该书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相似文献   
7.
张维迎、林毅夫和路风的研究代表了中国学者在产业政策领域三种似乎对立的思考方向。但是,在理论上存在沟通他们的研究的可能性,在实践上存在连接他们的研究的必要性。借助斯密、列宾斯坦的经典思路和奥地利学派的批判性视角,我们发现,上述三种产业政策研究的要点是对于三个特定范围,即可以分别称为张维迎原点之上以及林毅夫区域和路风空间之中的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分析。本文指出,生产主义的产业政策观可以沟通林毅夫区域和路风空间,具有工业行政意义。这种产业政策观以演化经济学与动态能力论为学理依托,以政府和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互动为中心,提示了从政策知识的衔接以及政企能力的转化来改进工业行政,融合关于产业政策的多学派、多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梅新育 《金陵瞭望》2005,(20):17-17
日前.针对“十一五”规划对于贫富分化的论述。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撰文说.要让穷人变富,就需要重点发展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同时带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仅此就能够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吗?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9.
林毅夫教授是国际、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核心理论则集中于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自生能力、农业监督问题与农业制度变迁、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粮食供给问题等方面。林毅夫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经济学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改革进程本身也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5):135-137
中国仍需依靠投资,转投消费将陷入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