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559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14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572篇
理论方法论   245篇
综合类   3434篇
社会学   416篇
统计学   14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705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运用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是当然前提。非法证据并非是任一证据合法性要件欠缺的广义非法证据,而专指取证主体通过严重非法的手段或者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所获取的证据材料。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类,两类非法证据在实际判断中虽存在差异,但都应围绕取证手段的非法性展开,分别考察取证手段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准确界定刑事非法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在适用情况判决时存在着泛化的倾向。究其缘由,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统一裁判尺度、法官适用情况判决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大、成本效益分析的引入和补救措施鲜有施行,等等。鉴于此,《行政诉讼法》第74条第1款第1项在我国仍存在适用空间,但为了防止该条款被滥用,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从源头治理行政违法行为,增设列举式条款明确公共利益边界,将原告个人利益纳入考量,以及借鉴日本"中间违法宣告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3.
税法中不确定概念下的理论空间以及税务行政的实践需求共同营造了税务行政裁量的制度空间,而不规范的税务行政裁量则为不规范的税收执法提供了操作机会。通过对税法文本中不确定概念理论缘由的寻求,以及税收征管中实践动因的梳理,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范化确有必要性。为达成税法运行各司其职中的彼此制衡,有必要强化比例性原则在税务行政裁量中的运用,以此限制税权介入纳税人私域的范围与限度,并提供明确化的宏观指引;利用行政裁量基准“行政自制”与“规则之治”的双重品质,借助标准化的文本修正,为规范化的税收执法预设行为轨迹、构建外在制约并压缩裁量空间;以纳税人的同意权为基础,设计符合税法特殊性的程序规则,形成立体化的纳税人救济路径。最终形成税务行政裁量权积极运作与规范运行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哲学家古普塔提出了"真理修正理论",试图修复克里普克建立在强克林三值逻辑基础上的不动点理论的缺点,进一步说明"真"概念在自然语言中的用法,从而成为解决语义悖论之语境迟钝进路的最重要代表。该理论的关键是承认"真"是一个循环概念,并依据循环定义提出修正规则,用修正规则来阐明"真"概念的实际使用。在分析真理修正理论所受到的批评与辩护的基础上,运用RZH解悖标准辨析可以表明,该理论进一步研究的焦点在于其作为一种解悖方案的"非特设性"哲学说明,特别是"真"作为一个循环概念这一前提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为了对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解析、模型构建和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文章分析认为跨文化意识应该定义为个人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定义出发建立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模型以阐明其内涵;最后明确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7.
8.
少年司法制定概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自诞生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少年司法制度却仍然存在诸多分歧,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要给少年司法制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至少应该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既要反映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现状,也要体现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向;二是既要体现国际社会对少年司法制度的通常理解,也要反映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特色;三是要与司法制度的基本含义相符,反映出司法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少年司法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司法性组织应用法律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案件和非诉讼事件,以保护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门司法制度,它是这些机关和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活动原则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10.
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