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太超 《决策导刊》2007,(12):37-38
在绚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富有诗意、更具欣赏性了。特别是晚秋,百叶凋敝,只有枫叶、黄栌烂漫的红颜,把山峦妆扮得分外妖娆,成为这一时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1月28日,历时一月的重庆首届三峡红叶节暨第八届神女旅游文化节在巫山拉开帷幕,从而向世人揭开了三峡红叶那独具江山秀丽之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党员电教片大多数是以电视专题片形式制作完成的,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已经日益受到观众的青睐,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的特殊手段,也已被广大党员所接受。怎样才能使我们拍摄的党员教育电视片吸引观众,使观众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这是摆在广大电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那么,如何增强电教片的艺术性和可欣赏性呢?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从感受性阅读逐渐过渡到理解性阅读,再到欣赏性阅读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范围.因此,教师必须从强化诵读、强化精思、强化博览等"三个强化"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伍早玖 《科学咨询》2008,(22):35-36
文学欣赏是中师语文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提高中师生人文素质与写作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分析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包含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中师语文教学培养中师生的人文艺术修养、理想道德情操和创造思维能力等,都离不开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的文学欣赏性.  相似文献   
5.
文房砚为首     
正中国文房有"笔墨纸砚"之说。砚虽然在四宝中排位最末,但向来"四宝砚为首"。这是砚台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因此,如今"四宝"以砚最为多见,爱者最众。文房四宝中,除了"宣纸"、"徽墨"、"湖笔"为人所知,其他的"笔墨纸"世人知者甚少。唯独砚台,不仅端、歙、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将大学英语阅读分类为测试性阅读、知识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并且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阅读形式、特点、阅读策略、相对的不足和相对的优势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测试性阅读到欣赏性阅读的转换,实现从语象境界到心象境界的升华,达到阅读的更高境界,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写字与做人     
王涛 《山西老年》2010,(10):44-45
节日期间,贺卡纷至沓来。欣慰之余,拆封欲回。不想连拆数个,皆被寄卡之人龙飞凤舞、神仙难认的字"雷"倒。有心回信,无力辨字,不禁感慨万千。无独有偶,笔者发现,我们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在日常承办公文时颇具个性的字体,其夸张性、欣赏性丝毫不逊于一些偶像明星的艺术性签名,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以及电视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真人秀、相亲、健康养生、饮食,各家电视台频频出招,特色节目纷纷推出.从收视群体的调查来看,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电视前的观众们从"看"转向了"需".节目内容,从"欣赏性"拓展到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欣赏是中师语文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提高中师生人文素质与写作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分析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包含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活动。中师语文教学培养中师生的人文艺术修养、理想道德情操和创造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将大学英语阅读分类为测试性阅读、知识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 ,并且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阅读形式、特点、阅读策略、相对的不足和相对的优势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测试性阅读到欣赏性阅读的转换 ,实现从语象境界到心象境界的升华 ,达到阅读的更高境界 ,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