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浮动抵押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之后传入大陆法系。我国也引进了浮动抵押制度,设立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我国设立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的融资能力。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立法的不足导致该制度存在很多风险。我国应当完善相应的立法来避免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当银行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当中央释放的信号趋于明显的时候,银行业改革的号角声终于响了起来,利率市场化就是明确方向的那一刀,而6月的不对称加息和7月的浮动区间继续放宽是切开了一个精密的小口子。  相似文献   
3.
4.
为了保证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系统了解海上浮动核电站中存在的人因影响因素,以小型反应堆及船舶人因失误因素分析为基础,总结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失误特点,建立了HFACS模型,从外部因素、组织因素、不安全监管、不安全行为前提条件以及不安全行为等5个方面探讨了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并从人、物、制度与程序、组织与管理等角度提出人因失误防控措施,为海上浮动核电站人因风险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动产浮动抵押”登记对抗主义的公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产浮动抵押担保物权登记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颁布《动产担保交易法》与《物权法》相配合,即做到民事抵押登记由《物权法》调整,商事抵押登记由《动产担保交易法》调整。在动产浮动抵押登记对抗主义条件下,既要注意保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要注重保护善意第三人及抵押人的合法权益。只有三者合法权益兼顾保护,并建立起较为合理的优先权顺位规则的条件下,才能使动产浮动抵押登记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改变.即不能完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手段,这就需要寻找间接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利率政策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让渡其使用权的价格,这就要求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利率体制仍存在弊端,导致利率市场化改革仍严重滞后,因此积极探寻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王仰光 《南都学坛》2012,32(6):92-96
对我国《物权法》第181、189及196条所规范的制度的性质存在两种观点:动产浮动抵押及特别动产集合抵押。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对浮动抵押制度界定的差异。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在于标的物的浮动性、抵押人处分抵押物的自由及可转化为固定抵押,依据这三个特征可以确定,我国《物权法》的181、189及196条所规范的制度为动产浮动抵押。创设特别动产集合抵押制度并不利于我国对这三个条款所规范内容的理解及适用。  相似文献   
8.
省情速递     
河北省最近发出通知,明确省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挂钩浮动比例控制在1:0.75以内,即经济效益浮动基数1个百分  相似文献   
9.
王雅娟 《探求》2008,(4):28-30,39
《物权法》首次确定了浮动抵押制度,对于这一立法举措,学界褒贬不一。文章从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国外制度和特点人手,对《物权法》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期索赔一直是工程合同索赔的一个关键,特别是对多交叉事件工期索赔责任分摊模糊,往往造成节点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对含有浮动时间的多交叉事件干扰延误索赔提出了按比例量化的计算分摊机制,同时在分摊范围上不是局限于承包商和业主之间,而是按照层次逐层分解到供应链上相关节点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