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都决定和期待着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满族文化研究,并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尽管此前学界在满族文化研究方面已做出可贵的努力,并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但从与时俱进的学术要求看,既往的满族文化研究,还大都侧重于建筑阐释、民俗描述、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以及文学史与文学现象研究,而将满族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深层次地开掘满族文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并使之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理论规律、文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直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实用性研究尚极少见。在此学术背景下,本期推出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笔谈,以期抛砖引玉。本组笔谈特邀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为审稿人。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300年之久,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满族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关系。文化、道德、体育、生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支撑起清朝满族家庭教育的整体框架。清代满族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结合,促进沈阳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与辽宁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结合,树立学校在辽宁省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学校于2004年下学期启动实施了“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考察工程”。该工程为学校所确立的“辽宁三大古文化板块价值考察工程”之一。一、考察工程的确立根据满族是崛起于17世纪初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满族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各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民族:她推展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大黄金时代,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俗文化源自于满族人民长期的文化探索与传承.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内,运用“多维转换”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满族民俗文化典型译例分析,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优化选择各种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以期为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译介与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满族家谱的形成及编纂分期问题历来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主要因为现谱的不足及谱牒确立的标准不一。本文通过对现存清代东北满族家谱的整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探讨满族家谱的称谓、形成及分期诸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山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数量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1)在吉林省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而白山地区的鸭绿江流域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之一。将这一地区的旅游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可更好地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山地区的旅游面临转型,打出满族传统文化这张牌可更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清代满族弓箭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满族最高统治者的更替阻碍了弓箭文化的正常发展;清朝八旗、绿营军备的废弛使得弓箭文化失去了最重要的传承渠道;弓箭在反殖民侵略战争中的完败使得统治阶级彻底放弃了对本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弓箭的幻想。结论:弓箭文化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衰与清朝国运走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绥化市拥有了大量的满族人口,曾经这里是我省乃至全国满语使用较好的城市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满语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破坏,满语的使用迅速衰退,时至今日,很多满族村也无法找到满语的使用者。本文基于对绥化市的几个满族村进行走访,对绥化市满语使用现状及历史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从满族在全国的分布来看,东三省是主要聚居点,尤以辽宁为多。本溪满族自治县30万人口,65%为满族,是满族徙居较早的地方,也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虽然距省会沈阳不到百公里,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还是交通不便,出入受限,仿佛遗世桃源,独特的满族习俗在很多方面得以完整沿袭和传承下来。走进本溪满族自治县,你仍会感受到浓郁的满族风俗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民居日常生活中虽不多见,一些满族风情旅游景点里倒是有完整的仿建民居:南面的窗很大,朴素的直棂花式,有利于房子的采光和保暖。屋子内部的几个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