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棠桉 《人生与伴侣》2014,(11):48-49
7月,柳芯卖掉了所有的学科书籍和生活用品,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踏上了去成都的火车。也是在那里认识了景培。逼仄的民房院子里,柳芯跟着胖房东,怯怯地一步步走上钢板砌成的镂空的“楼梯”。脑子里没有了上火车时的满腔热情,有的只是紧急解决当晚不至于露宿街头的焦虑。这时候,有个高个子的男人仰头对她笑笑,痞痞地说,小姐,你走光了。  相似文献   
2.
人吧,有时可以裹紧衣裳拒绝寒风侵入,但一定不会拒绝阳光普照。和我一起上车的女人就坐在我对面的下铺上,睡上铺的男人三步两步爬了上去。女人大约四十岁,白皙富态,上铺的男人三十多岁,一副在外打拼的推销员模样,精明利落。天上还有太阳呢,上铺的男人大概也睡不着,便爬下来在走廊里转了转,又从包里拎出一袋东西,好像是火腿肠、面包之类的。我们  相似文献   
3.
4.
惬意的代价     
《阅读与作文》2009,(1):13-14
耐特利行生凡事都图个舒服,每次上火车的时候,他总是把手提箱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让人认为行李箱是去车站买东西的另一名乘客的。  相似文献   
5.
名博 《今日南国》2013,(9):59-59
点外卖不是一件特别的事,但如果点外卖的地点是在火车上就不一样了。英国当地时间8月11日,英国女子露西·梅塞森乘坐火车时突然觉得肚子饿,她没有准备零食,于是就拨打了外卖电话,让快餐店在火车中途靠站时给她送外卖。  相似文献   
6.
新领导观     
刘峰 《决策》2005,(11):64-64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名言我们讲了几十年,其实它早已不符合实际了。国外早有“动力分散型”高速列车,不仅火车头有动力,后面的每一节火车厢也有动力,所以跑得快。  相似文献   
7.
速度与秩序     
荣筱箐 《领导文萃》2012,(3):121-123
纽约的火车时速只有80英里(128公里),慢到可以在擦着水边、没有围栏的低轨上安全行路,可以把路边的风景细致地镶在车窗里,可以让你在平缓而规律的轻轻摇摆中做一场江上泛舟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8.
欧克肖特对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最值得注意的思想样式的特征和谱系,以及它对近代欧洲政治的影响即“近代理性主义”进行了阐述和批判,全面检讨了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道德与政治生活的困境。近代欧洲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理性”实际上是“技术理性”,它通过将知识论寻求必然性、可靠性的特点搬到人文生活领域中,在充满偶然性、不确定性的政治实践中追求一套完美的设计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由此形成了一种类似于驾驶火车的政治生活形式,并在政治生活中造成了许多问题。本文以火车为喻,来介绍欧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铁路火车"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是一个外来的新兴意象。这一意象的舶来正与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同步,从而折射着国人百多年来对"现代文明"的复杂想象。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器物,"铁路火车"意象最初凝聚了国人对于富国强民的现代文明的期待,并延展为对于"黄金世界"的美好想象.同时,现代文明对于古朴神秘的田园乡野文化的必然侵蚀,又使"火车铁路"意象负载了知识分子的文化失落和痛楚,并纠缠着底层民众对于异己力量的恐惧与抗拒。重新追溯"火车铁路"成为文学意象的过程,也即检视西方现代文明进入中国文化肌体所产生的排异反应,这同样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端口。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和郁达夫都曾在作品中留下对火车的情感和记忆,并且运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他们都非常用心地描绘车窗外不断流动变化的风景,认为这种新的经验不但影响或左右了乘客的心境,也彰显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差异;他们都感到火车与死亡和魔鬼之间有某种神秘的关联。但亲历脱轨事故之后的不同反应体现出火车在两人的心目中和作品中占据着非常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从对火车这种物质性因素的重视程度来说,二者可以分别作为中西表现方式的代表,一个是再现,一个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