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决策导刊》2006,(7):I0002-I0002
“十五”期间,涪陵区扶贫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十年纲要(2001——2010年)》和《重庆市涪陵区扶贫开发规划(2002—2006年)》,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式,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方针,以特困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三基(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素质)”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扶贫培训和高山易地搬迁扶贫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强化科技扶贫,社会帮扶,扶贫资金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增大投入,强化帮扶措施,贫困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一栋造价达30多万元的“农民文化楼”,在省级贫困村湖南省涟源市安平镇水平村胜利竣工。这是北师大来的“学士村官”、代理村主任李海自主择业来村里创业实施的文化兴村工程。  相似文献   
3.
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南端,有一个地处偏僻、平均海拔780多米的小山村叫多谷村,2000年,这里的农业总产值仅28万元,人均纯收入410元,被湘西州委、州政府确定为全州90个边远特困村之一。但2004年,它的农业总产值已达到115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10%和388%。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竹山县秦古镇张家沟村位于竹山西部边陲,属全县30个特困村之一。1999年春开始争创全省第二批科技扶贫攻坚示范村。针对农民普遍无致富项目的实际,在缺乏周密论证的情况下,该村开始大面积发展以“三元杂交生猪纯繁”和巴西陆稻、魔芋种植为主导的特色种养项目,荣昌母猪的饲养量一度达到每两户一头,巴西陆稻、魔芋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了全村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然而,受生猪市场因素的影响,大量仔猪价贱难售,养猪农户普遍受损;受自然灾害、农技水平、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魔芋、巴西陆稻两项产业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5.
《领导广角》2001,(2):32-32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湖南省隆回县一特困村,连续6年都有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工作队启动了“金钥匙工程”,帮助村里建成了科普文化室、标准篮球场,还有为精心选购中外名著和科技新书而建成的方册图书室,使这个村摆脱了贫困。然而,工作队一走,  相似文献   
6.
2月16日,我受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到保靖县苗族聚居的中心乡负责“三个代表”教育的指导工作。由于不懂苗语,组织专门给我安排了一名苗族青年干部当“翻译”。他就是县农机局驻中心乡五牙特困村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吴先成。初见小吴,人精瘦,话不多,穿着一身发白的旧衣裳。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诚实、憨厚。在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与我结伴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贴近他,了解他,通过深层次的交往,我发现这位从凄苦风雨中磨练出来的苗族国家干部,就是“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徐正荣 《中国民族》2007,(11):62-62
四川省兴文县先锋苗族乡大元村过去是高寒边远贫困山区的特困村。该村248户人家,总人口928人,苗族人口占44%,人均耕地7.8分,1978年人均纯收入32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多斤,老百姓点的是煤油灯,住的茅草房。村里无集体企业和集体经济,村集体欠账10多万元。当年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有女不嫁吴家沟,一年四季冷嗖嗖,白天去背煤炭卖,晚上围着火柴兜”。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对位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桑植县15个乡(镇)20个边远弱势特困村贫困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座谈了解等形式,对边远少数民族特困村的贫困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就当前如何让边远弱势特困村摆脱贫困提出一点拙见。一、桑植县农村特困村贫困现状桑植县地处武陵山北麓,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面积3474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3%。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环境差、生活水平低,一些边远弱势特困村一小部分农户过的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房不遮风”的生活,贫困程度较深。笔者所调查的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