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共官僚特权阶层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共官僚特权阶层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弄清苏联剧变的真正原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借鉴,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原苏共党内特权阶层产生的时间问题,国内学术界有产生于斯大林时期说、产生于赫鲁晓夫时期说以及产生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说三种不同的版本。本文作者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了苏共党内特权阶层产生于斯大林时期说的正确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历史演变经过了斯大林时期的官名册制度,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最终形成、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壮大并阻碍改革三大阶段。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形成的最早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4.
正"施一公教授现在在国外,不便接受采访。"2013年5月6日,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施一公的秘书这样回答。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就在两年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中,施一公却"意外"落选———"意外",是当时很多媒体给出的说法。落选国内院士、却当选美国双院士,施一公的经历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和反思。"1997年  相似文献   
5.
漫画二则     
《领导文萃》2013,(8):41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  相似文献   
7.
特供商店造就特权生活 1988年秋天,位于莫斯科格拉诺夫斯基大街2号的一家商店门前,突然聚集起成百上千的人,一家不大的商店,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新闻效应,引起如此多的人们关注呢?  相似文献   
8.
在权力巅峰的人物,其经历最能看出对权力的态度。早在1988年6月28日,在全苏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叶利钦就猛烈抨击党的特权,把特权阶层称为“饥渴的权贵”,指责他们以“特殊”的名义、用各种特殊的手段强抢人民的财富,他要求废除这些特权。在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列宁、赫鲁晓夫和叶利钦都反过特权。  相似文献   
9.
明治政府在特权阶层改造方面能够成功的运用暴力强制和怀柔安抚的两方面,实施过程中保持政策实施多元的思路,维护了当时社会的稳定。是当时日本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寥寥数语揭示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的实质。上层布尔什维克们的生活苏联特权阶层的腐败早在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就相当严重。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6月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