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鸿召 《领导文萃》2014,(15):43-45
正延安时期,听毛泽东演讲是一道风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初,毛泽东在党内任职主要分管军事和外交工作,但其锐利的思想、通脱的风格、幽默的话语,使其具有崇高的威信和独特的魅力。听毛泽东演讲,先是抗大学员们的福份。毛泽东以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他讲课的内容,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  相似文献   
2.
正社交用户以及数据是否真的是进军电商的必杀绝技不敢妄下评论,但必须看到对于用户最能刺激其下单的还是合理的购物情境。有些时候我们以为手握流量万事大吉,却万万没想到流量并非万能。腾讯觊觎电商已久,当年推拍拍,宣布永不收费,并利用腾讯旗下各种入口进行流量导入。当年有舆论称QQ的弹窗足以支撑腾讯的电商大计。现在想想还很是荒唐,对于电商行业而言流量自然是重要的,但也告诉我们单纯有流量而缺乏完整购物生态其流量多数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写实作家刘恒的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塑造的 “瘿袋”曹杏花形象,因其复杂而深刻的意蕴备受读者和学者的关注,从求存本能与乡村伦理冲突的角度重新审视曹杏花这一典型形象,对于深化新写实及刘恒创作的研究仍具相当价值与意义。由是观之,《狗日的粮食》描写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曹杏花在不断磨砺求存技能的过程中与乡村伦理之间爆发的全面冲突,其一方面呈现出曹杏花罕见的生命韧性与天才式的能干,另一方面则表现了曹杏花之存在对乡村生产组织、乡村宗亲伦理、传统家庭男女关系、人之为人的生存尊严底线等禁忌的成功冲击。在艰难时世,曹杏花的种种逾越行为在求存外衣遮掩下看似无可厚非;但当生存威胁解除后,一度被打破的所有乡村人伦秩序必然重建,曹杏花之死正是所有耻辱回潮之后的必然结果。曹杏花之死鉴照了一个时代的残酷与弱者人生的终极悲哀,《狗日的粮食》也指向了一个时代的堕落和这个时代对普通人、弱者生命的践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