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斌 《人才瞭望》2014,(9):35-36
2012年以来,广东公考申论命题模式迎来了重大改革,不仅文体上明确规定为议论文,而且主题也从过去微观层面走向了更加宏观的层面。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命题模式变化很大,尤其是大作文环节。申论考试历来的重头戏都是最后一道题目(大作文)。而现在的申论考试,大作文已经从过去侧重"对策"的写作模式,逐步过渡到侧重"论证"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国艮 《决策》2012,(4):78-79
申论文章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基本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这巧妙地说明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引人注目;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论述充分;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掷地有声. 相对于开头和主体部分,很多考生对结尾重视不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写,"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一篇文章的结尾,虽然所占篇幅不长,但其作用却无法替代,成功的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像撞击铜钟一样,清音袅袅,悠然不尽,耐人寻味.反之,如果结尾拖沓松散,大话、空话连篇,必然是败笔,势必影响整篇文章的气势.  相似文献   
3.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分开考试,而是同时进行招考,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本文结合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小平 《决策》2013,(8):84-85
我们要的是"渔",而不是"鱼"。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掌握解题技巧,考什么样的热点,出什么样的题目都不怕。公务员考试采用联考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该年4月26日,天津、陕西和湖北率先举行联考,9月13日海南、河南等八省相继效仿。联考五年来,参加的省市越来越多,其中以春季为主,秋季较少。2013年4月13日的十六省联考申论和往年相比,表现出了一些明显变化,从中可以得到多个启示。本文以真题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明年的联考备考。  相似文献   
5.
肖飞 《人才瞭望》2014,(6):33-34
申论应试中,对策文写作是申论作文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这种类型作文的写作,目的非常清楚,主要是通过作文写作来测试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拟以例谈的形式谈一点写好对策文的浅显看法,供考生应试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申论考试一般都强调要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高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就此分析了近年来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高校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申论"写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论”作为国家选拔公务员的一种测试方式,不仅成为当今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形式之一,同时也为传统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一,评判性阅读是“申论”写作的起点。“申论”的含义,是针对背景资料所蕴含的某个社会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因而学会解读、发现、开掘,是“教”与“学”的重点。其二,理性表述是“申论”写作外化的成果。提出问题,条分缕析,给出方案,三位一体,具有严密的逻辑向度,既要把握“申论”客观性命题背后的要求与意图,又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是“教”与“学”的难点。“申论”这种要求贴近社会、理性思考、注重实效、条理清晰的高难度写作特点,不仅为传统写作教学开出了一片新天地,而且对培养政府高级管理人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正>在申论考试中,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便是最后一道写作题,总认为不好驾驭,没东西可写。虽然写作题的质量涉及多个元素,包括题目、开头、本论、结尾、字迹、标点、卷面等,但关键是本论部分,这是议论文的主体,是最能体现作文质量优劣的部分。如何处理好这个主要部  相似文献   
9.
戴斌 《决策》2011,(1):76-78
考生应该眼光放长远些,笔触要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从“旧的空间”延伸到“新的空间”,文章才能写出命题者所期望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赵国艮  朱贵平 《决策》2013,(4):82-83
"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四个标准是衡量申论文章质量的尺子,是重要增分点。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就要按照这四个标准来写作,相信在联考中能够征服阅卷考官,马到成"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