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业经济发展与矿业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皖江地区的矿业生态环境长期备受外界的青睐,宣城水东煤矿局的诞生是这一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水东煤矿局从1924年正式建立,经过十余年的惨淡经营,最终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其失败命运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制约的结果,它折射出近代皖江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实际上并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决策》2012,(6)
5月22日至26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青年编辑走皖江”活动。30余家省直新闻出版单位的编辑从皖江流经安徽的最后一站马鞍山起步,溯流而上,依次走过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五座城市,感受皖江城市带生产建设一线最鲜活的气息。见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发展的双重腾飞。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地区发展战略。规划批复四年以来,示范区的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向着预定目标迈进。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区位商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计算得出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组合,并据此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更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皖江根据地领导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完成了根据地社会变迁的基础性工程,推动了根据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变迁.皖江根据地的社会变迁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其推动社会变迁的实践经验对当前中国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5.
应慎言“以产业优惠代替区域优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齐祥  尹合伶  尚红敏 《学术界》2012,(3):100-108,284,285
在促进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将税收区域优惠政策作为刺激投资的主要措施,我国在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初期也不例外.在区域税收优惠方面,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梯度递减的方式体现,使东南沿海地区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远高于其他地区,形成了我国税收区域优惠政策的格局.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开放,已造就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其发展态势和增长速度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税收区域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刺激作用,造就了一批民族品牌,扩大了社会就业,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在我国应实行税收区域优惠政策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而不应简单的“以产业优惠替代区域优惠”或“淡出税收区域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机关纷纷采用了政务微博这一新兴的传播交流平台。在此背景之下,皖江城市带作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通过政务微博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还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皖江城市带的知名度,从而更好的促进皖江城市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0,(11):I0018-I0018
三山区位于芜湖市西南部,是2006年2月成立的新区,芜湖市规划集中区的起步区就在三山经济开发区。三山区正抢抓机遇,争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决策》2010,(7):I0013-I00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划范围内的城市面临新的历史机遇,蕴含着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合肥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将紧紧抓住这次机遇,主动作为,加快发展,勇于承担新的“合肥使命”,发挥好核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红 《决策》2010,(Z1)
2010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和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成果论证会。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专家纵论皖江,围绕构建示范区政策支持体系的关键点、示范区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示范区的可参照政策发表真知灼见。本刊特撷取座谈会部分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3):24-25
2010年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打造以长江为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宣城和滁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九个地市以及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安徽正举全省之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集聚产业、集聚资本、积聚人气、集聚政策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