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玄学派诗人马韦尔描绘了三种富含原型的意象世界,与诗歌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完美地契合于一体,巧妙地论证了"及时行乐"这一世俗主题。首先,神谕世界中刻画的伊甸乐园表达了潜伏于人类心底深处的集体梦想;随即陡然出现的死亡意象使读者堕入一个魔怪世界中,唤起了人类对永恒逝去的无奈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最后,马韦尔引领读者回到了以日常意象为主体的经验类比世界,自然而然得出了人生苦短、要尽情享受当前的快乐的结论。原型意象是人类精神世界中基本模式的体现,《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丰富的原型意象赋予了该诗传统主题新的生命力,从深层意义上揭示出该诗之所以能够成为广为流传佳篇的原由。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用理性和道德改造传统宗教,认为神即理性,善为神的本性;用“灵机”代替神谕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媒介,肯定了人在生活中的主动作用。苏格拉底怀着坚定的唯灵主义信仰,并以身殉道。苏格拉底的神是多神教向一神教转变的中介。  相似文献   
3.
印度诗学阐释方法和印度诗学一样充满异质性,很具研究价值."神谕天启"和"析例相随"是其两大基本形式.二者互相作用,形成了印度诗学阐释方法的"尊神重析"的风格特征.印度诗学阐释方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生成和发展的,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向人们昭示其生成和发展充满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5.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2,(15):105-106
在古代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庙里求谶。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求了一个谶:"神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6.
神谕女士》是加拿大当代作家阿特伍德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文体上戏仿哥特小说,同时体现出对女性主体意识复杂性的思考。女主人公琼成长经历曲折,以写作哥特小说来寄托梦想,哥特小说文体在作品中形成了书中之书的叙事模式。在琼所呈现出的一系列多形态的、不同的自我形象中,可以看出阿特伍德在写作中对多元的、复数的主体的解放。由此,《神谕女士》显现出明显的后现代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俄狄浦斯王就是一个具有"弑父娶母"情节的典型悲剧人物。俄狄浦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但是,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之谜是密切相关的。其实,我们可以把两者看作是两种神谕,由于偶然与必然,便促成了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身为英雄的俄狄浦斯由于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不断地追查,最终发现了自身的秘密、人的秘密。人与神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俄狄浦斯的坎坷命运,历史的时代性也给予了其悲剧产生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经诗》虽是壮族宗教经文,但它在教导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的同时,还鲜明地表达了壮族先民用道德规范劝世谕人的思想;它用宗教的手段来强化道德观念,而它的主要内容又是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的古代壮族民间的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强者     
一次,佛陀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央古利莫的强盗。强盗拔出剑,指向了佛陀。"看在我就要死去的份上,答应我做两件事吧,"佛陀指着路旁的一棵树说。"第一件事,用剑把那根树枝砍下来。"强盗轻轻一挥手中剑,砍下了树枝。"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强盗问佛陀。"现在,把那根树枝接回到树上。"佛陀说。  相似文献   
10.
对民谣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知识考古和历史还原,在民谣史料的发掘与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民谣的谶示功能,揭示民谣与古老的爻占传统之间的相通性,并进一步追索出谣谶与爻占传统共有的文化原型,乃是对神圣言说,即"神谕"的敬畏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