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试图重新阐释沈从文创作的意义。文章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了沈从文创作“怀乡”的文化渊源及其艺术实践,并在20世纪世界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对沈从文重建“精神家园”的文化选择作出了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学社出版并获茅盾文学奖以来,阿来就成为当代文坛备受关注的少数民族作家。从部落历史到集体记忆再到民间精神,他不断地在汉藏文化的夹缝间、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在人性与神性之间寻找这一地带的文化之根,并形成了一种流散叙事的视角。作家以文化反思的眼光打量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及其影响,并力图从历史溯源、普世写作与语言沟通的维度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然而,他的藏汉混杂身份、他的流散叙事的双重视角似乎与他的寻根之旅造成了一种内在的矛盾,阻碍了其作品开掘的深度,从而不得不面对来自两种强大文化的质疑。  相似文献   
5.
寻找福州最美会所 会所,时下富裕阶层寻找认同感的最佳场地。会所的个性、文化内涵、艺术氛围等等,都成为一个社会阶层的象征。“少数派”在这里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当然还有身份和地位的认同感。这些会所或神秘、或时尚、或奢华、或浪漫,成为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寻找福州最美会所”栏目,提供最全面、最专业的福州豪华会所、各类顶级俱乐...  相似文献   
6.
7.
日前,一份针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80%的人基本上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未必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实在远了。他们摇摆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何处是安居乐土,何处是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2012年2月6日至12日,“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及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活动,作为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在宝岛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根源,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民族工作的对象就是渉及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 民族问题等的事务.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宏观概括了民族工作的三个维度,即从民生建设着手、 从文化认同凝心、 从民族团结立命.民生建设是民族工作之基,文化认同是民族工作之根,民族团结既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更是民族工作之本.按照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过程和动力学说,民生建设、 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正效合力是民族工作基本职能,其能促进社会和谐、 秩序稳定;而民族工作三维度的出发点则在于凝聚多元文化,使中华各民族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