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标北京的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走红了。
  在上海卫视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中,一户挤了5口人,仅35平米的胡同老房在青山的改造下,摇身变为明亮、清新、整洁的小“别墅”。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改造故事广泛流传于微博、微信朋友圈,青山也成为人们口中的“逆天设计师”,网友们称赞他的改造让北京老胡同重现活力。  相似文献   
2.
吸收文明、拒绝腐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拒绝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本文认为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闫慧霞 《浙江学刊》2008,(2):101-105
李商隐流传最广的诗,无疑是那些以"相见时难"为代表的诉说缠绵爱情的"无题"诗.因此,今天的有些读者误以为李商隐只是位爱情诗人,而对他的政治诗知之甚少.当然,这也与李商隐的政治诗大量用典、晦涩难懂有关.李商隐一生创作的政治诗有110首左右,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讽喻皇帝荒淫腐朽;二、憎恨宦官擅权专制;三、反对地方藩镇割据.梳理、评述李商隐的政治诗,对于了解其创作的整体风貌,对于理解其创作的独特而复杂的个性和气质,甚至对于更深层地贴近和破解其创作当中的爱情梦幻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寒 《中华魂》2014,(9):17-20
正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这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我国全面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全面的,最重要的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完全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6.
晏尔 《新天地》2016,(6):12-13
在中国影视拟音界,魏俊华是一位国宝级的人物,她从小对各种声音非常着迷,成为一名拟音师后,她平时最爱做的就是收藏平常人不愿多看一眼的“破烂”,这些旧东西在她手里往往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如今,深感拟音领域后继乏人的魏俊华正为培养影视拟音人才不懈努力着。  相似文献   
7.
植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灵芝菌是台湾相思死亡的原因之一。致死相思的病原菌为热带灵芝和粗柄假芝,这两种病原菌使相思树患上干基腐朽病——一种新的林业病害。本文对灵芝菌致死台湾相思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对这两种病毒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清末谴责小说在讽刺社会、警醒世人方面曾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人们认识腐朽黑暗的官场和晚清浇漓的世风也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和作家思想的局限,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因此,晚清谴责小说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无法克服的弊端和自身存在的大量缺点.在晚清民初社会急剧动荡的转型时期,由于作家们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创作思路和理念,也由于他们自己的阶级归属和价值取向之局限,使晚清谴责小说走向了消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统一与民族分裂交织,由于南北方各种力量之间的消长变化,特别是居于中原正统地位的汉族地主阶级,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种种原因,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原因,导致自身腐朽没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发展形成巨大反差.面对动乱与分裂,中原汉族和南方地主阶级显得无能为力,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由北方少数民族来承担,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创作出好的作品?对此学者们有不少的解读.有人认为他千古文章未尽才,把天才的沦落归结为"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等等,说是时代"毁灭"了他.这只是一种带有政治情绪的简单判断.如果是那样,就难以解释当时苏联的一些作家,在那样一个情势下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也难以解释鲁迅,包括曹禺,在旧中国腐朽反动的条件下,写出那样伟大的作品.曹禺的这个现象,不仅是曹禺一个人的现象,也是解放后许多老一辈作家面临的问题.在曹禺创作出<家>之后,就已经产生"库存枯竭"的创作危机;建国后,他又陷入更深刻的创作思想的危机;在频仍的政治运动中,他居高位,但如他说在精神上已经残废;晚年,更陷入很想写作但又写不出来的更深刻的创作生命即将衰竭之中.当他觉醒起来,但是已经无力自拔.在这创作生命的历程中,蕴蓄着极为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