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王武丁征伐荆楚之事,在甲骨文、古文献及考古材料中有迹可寻.武王南征的原因有二主要是到南方寻找铜矿、锡、铅等战略资源;扩展疆土,巩固其共主地位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松滋一中创建于1938年,197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园林式学校”、“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2003年8月,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提出了三年内把松滋一中建成省级示范高中,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禅宗发展历史上,四祖道信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如果没有四祖道信的贡献,也许禅宗会长时间在印度禅的雨林里徘徊。四祖道信以及嗣承法脉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关于禅宗一系列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改变了禅宗前行的航向,掀开了由印度禅走向中国禅的帷幕。  相似文献   
4.
荆楚文化是加强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统一”:荆楚文化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知识教育与荆楚文化精神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的学校教育与环境熏染的统一;弘扬荆楚文化精华与批判荆楚文化糟粕的统一。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的途径有:营造荆楚文化氛围、利用文化产品来宣传荆楚文化、荆楚文化进课堂以及建立荆楚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4月25日,武汉市外专局举办"百名外国专家武汉行"文化之旅活动,来自江汉大学、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大学的20多位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参与活动。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一行参观了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游览了晴川阁,观看了武汉杂技团演员们彩排节目。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在听完琴台大剧院和琴台  相似文献   
6.
水族始祖共工六千三百年以前降生在与炎帝神农故里会同紧邻的洪江(今湖南怀化洪江市),颛项和帝喾高辛时期曾任“水正”.他的子裔及其部族均以治水和水田稻作为业,其势力由南向北迅速发展到了以洞庭为中心的荆楚江淮地区,形成了一个“乘天势以隘制天下”即可与帝喾高辛抗衡的部族集团.公元前4371年(庚午)共工与高辛争帝失败后,其子裔和部族集团,从荆楚江淮的北部地区,撤退到了常德和湘西武陵地区,并在澧县城头山等处建设了宏伟的都城和巩固的根据地.因“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水族的族称亦自此而来.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成为第八届全国民运会湖北代表团的“福地”,在这里举行的高脚竟速和板鞋竟速共产生12枚金牌,湖北代表团获得其中7枚。特别是高脚竞速,湖北代表团几乎包揽了所有金牌,成为这个项目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检察机关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检察中心工作、促进检察队伍建设、服务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动力源,深入推进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三位一体”的检察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切实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张喜贵 《船山学刊》2010,(1):141-144
金陵(江左)、江陵(荆楚)、长安(关陇)画出了庾信人生之旅中的三个路标,江左文化使庾信的创作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艳丽底色,荆楚文化则为庾信的创作打上了明显的楚地文化的印迹,关陇文化更使庾信的创作具有了“胡化”的特征。三地的地域文化共同孕育了庾信创作,从而使庾信成为了穷南北之胜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京派作家在人生理想、审美情趣、艺术风格上都与荆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眷恋自然、寄情田园、崇尚人性、安于虚静、冲和淡雅、和谐有致的文学气质同荆楚文化的内在精神达到了一种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