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音乐由唱腔(声乐)和伴奏(器乐)构成。虽然,伴奏是唱腔的辅助,但是,在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化生出极其有趣的伴奏——器乐的声乐性、唱腔——声乐的器乐性自然生态现象。古老的属于弦索腔系的柳子戏唱腔便独具典型的器乐性特点,这是一很值得探讨而以往未见涉及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企业的英文版网页普遍存在与翻译目的论相悖的问题,如功能性、文化性、语言性翻译失误,等等,影响宣传效果甚至自身形象。文章运用目的理论,分析了一些著名企业英文版网站"企业概况"中存在的失误,旨在促使目前的企业英文版网页状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翻译西方的经典文献,在概念的移译上,多少潜移默化地在其“解释性”中接受其“政治性”影响。当然,翻译的“解释性”并不直接等于“政治性”,关键在于翻译所奠基的“理解—解释”之根据是“真实”,还是“真理”?而“真理”自身带有的“权力性”自然会向“政治性”转化。这只是一个总的区分,其强弱程度还要依赖许多中间环节——其中主要是推动词语选择的历史契机与精神倾向。这里简化为:在“解释性”中只限于谈“真实”与“真理”;在“政治性”中只限于谈“差异”与“选择”。而总的倾向是要归属于语言的“语言性”中聆听“道说”对意识形态化了的“诸神”或“真理”之审视与限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的戏剧表演要素的分析,探讨了由他首创并贯穿其戏剧创作生涯始终的"造型戏剧"理论--强调利用诗性语言、行为、色彩、音乐以及其他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去体现抽象主题的戏剧表现手法.这一理论可谓是威廉姆斯的戏剧理念总纲,对于解读其戏剧作品有着重要意义.但就作者所见,长期以来对此所作的表述往往流于宽泛.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欲望号街车>中对威廉姆斯戏剧理念近乎完美的应用和舞台表现,对其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面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学生的英语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面谈和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中澳合作项目酒店管理专业179名在校学生的非语言性阅读障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计划、阅读策略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中澳双方教师就英语课外阅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金龙 《学术论坛》2007,30(6):32-36
文章以洪堡特、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为基础,阐释了人的世界的语言性和语言的对话性,剖析了德里达解构主义及哲学本体追求所衍生的“从中心到中介”的嬗变过程。并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角度分析了语言的中介性特点,进而以中介论反思语言工具论,从理论上探讨了以“声音中介论”为基点的中介语言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课程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一直都很统一而明确 ,即 :工具性。为此有的教材为了强调工具性 ,甚而把古汉语与知识性课程加以对立 ,以此来说明二者的区别 ,但这种做法同时又给古汉语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作用。其实 ,只要从工具性、基础性、语言性和知识性四个方面对古汉语课程的性质作出新的分析和认定 ,就能保证古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克服听力障碍 提高听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性因素和非语言性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普通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的诸因素 ,试图探索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语言性、交际性和个体性三方面来论述外语教学的主要性质 ,提出语言形式必须在使用中学习才能被真正掌握和活化 ;在语言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反过来又促进语言交际 ,最终达到交际能力的完善。外语教学在提供各种交际环境和活动的同时 ,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和心理需求 ,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的、有利于发展创造能力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对于真理问题的探讨 ,在理解的本体论论域内 ,可以看成是对“真理何以可能”的回答。伽氏悬置真理存在问题 ,以海德格尔关于该问题的存在论结论为起点思考获致真理的可能性 ;其真理观意在超越传统的真理概念和方法 ,通过“视域融合” ,揭示出在理解中走向真理的道路 ,并用理解的语言性规定了真理的界限。伽达默尔理论的顺理成章的结论是 ,我们不会有关于世界的真理。他否认世界可以对象化 ,但其结论与怀疑论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