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武帝时期以前的西汉历史,政府官员的选拔一直没有一套固定可行的选用制度.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武帝对政府官员的选用进行大胆革新,包括:设立《五经》博士、令郡国举孝廉、设立太学等.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非功臣,非外戚的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并为这个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在当时适应了适应了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皇权,对全国资源的有效调配的需要,也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3.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期举行的一次讨论武帝时期政策得失的会议。据《盐铁论·杂论》载 ,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共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等 6 0余人 ,这些人于《汉书》中无传 ,其人其事已不可详考。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经考证认为魏相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之一。其立说中颇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贤良文学与魁奈是中西方重农抑商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经济思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和印证中西方重农思想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贤路的开放往往以言路的畅通为基础,汉举贤良的产生及其制度化,一方面是封建统治者调整人事制度、开放言路与贤路的产物;另一方面与灾异谴告论的影响和经学五行化的嬗变密切相关。汉贤良之选,尽管其仕进的基础和关键是学主的推荐,但皇帝亲策亲览的对策程序,既是对被举者才能高下的考核,同时又兼有防范虚假的客观作用。汉举贤良在人类历史上创造性地将考试方法运用到官吏选拔的程序上,不仅在当时取得了人才辈出的实效,而且开隋唐科举取士的先河。此外,贤良对策激扬文字、畅所欲言,在反馈信息、抨击时弊、提供改弦更张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等方面,也较好地发挥了政治咨询作用。然而,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局限性,又往往使其偏离正轨而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5,(6):1-4
汉武帝推行的封禁山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短期内缓解了国家对外战争造成的财政亏空,但行至昭帝时,已招致民怨沸腾。司马迁曾以"最下者与之争"来批评这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派也明确要求政府解弛山川之禁,"勿与民争利"。所谓"民",不可理解为包括农民群体在内的普通民众,而是针对汉初以来新崛起的工商业者阶层而言;所言"利",表面理解可泛指民众生活所仰给的天材地利,深入检视则相对国家经济基础而论——儒家传统始终坚持政府应以税赋为国利之渊薮,不应该通过垄断一般商业市场获利。司马迁和贤良文学派的经济主张,在汉代经济思想史上可谓一脉相承,都倾向于汉初以来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相似文献   
7.
《盐铁论》的话语特征特别是对话传播具有一种文化的内质和历史的生成性,"贤良文学"与"大夫"对话中儒家话语与法家话语的对立及其引用先贤话语的风格特点,均从话语即文化的的深层蕴涵上表征了汉代文化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对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记董仲舒对策在元光元年,然后出任江都相,明确无误,但说自汉文帝前15年举贤良已有了统一的"策试"、"对策"、"评比"、"选拔"等一套措施则是误解和误记.汉武帝建元初对推举出来的贤良有"征"和"待诏"一类的安置措施,但尚无统一的策试.直到元光五年举贤良才规范了一些.<汉书>把"对策"中迎合汉武帝的一些建议描绘成董仲舒的创见,被汉武帝一一采纳.其实,汉武帝先已实行了"尊儒"、"举孝廉"等.董仲舒的"对策"只供武帝"亲览",当时并未公开,也不存在是否采纳其建议的问题.汉武帝"尊儒"是事实,但并不曾颁布过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法令.  相似文献   
9.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孙景坛教授的“新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引起传媒关注。但事实上,这种所谓新说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尤其想当然认为《董仲舒传》乃班固作伪,而且在许多史实、史料的解读上都存在严重疏漏或“硬伤”,其结论根本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察举”制 ,是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它开始于汉高祖时期 ,形成于汉武帝 ,完善于东汉时期。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 ,汉王朝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不仅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 ,而且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弄清楚察举制度产生与演变的规律、特点、内容及其在推行中利弊得失 ,对于研究汉代官吏选拔官吏和政治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