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正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教条而进行的前无古人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这个历史性进程,既对我们提出了创立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要求,也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我国是在三个"转轨"同时进行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国的转轨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跟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在经济结构、市场成熟程度上有很大差别和差距。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历史任务,我们无法指望也不应该指望国外"高手"来替我们完成,这是中国经济学人所无法推卸、也不应推卸的历史性责任。  相似文献   
2.
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1995—2001年683家国有企业的调查,本文研究了改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解决了转型经济文献中经常遇到的遗漏变量和选择性偏差问题。结果显示,改制对企业的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影响,但是对单位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较弱或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了明显的时间趋势,改制效果对于那些具有中等长度改制历史的企业以及在1997—1999年间实施改制的企业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转型经济学是在上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经济学前沿领域.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此前的经济学理论在分析转型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既深化了对转型实践的理解,也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后转型时代的到来,转型经济学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但当下谈及转型经济学的消亡为时尚早.本文梳理了转型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成就,探讨了转型经济学面临的困境与重建的理由,并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演进及研究范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经济体制转型的学科,在我国尚属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其对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乃至社会转型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却相当深远.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经济转型过程尚未完全结束,有必要对我国转型经济学的学科演进进行回顾,并且通过转型经济学当前的研究范式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其现状做出总结,以期能对新时期转型经济学的发展有更好的理解并能促进我国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罗浩轩 《创新》2016,(3):29-38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以西方转型经济学为指导的经济转型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西方转型经济学还完全忽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误读"了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目标、方式和绩效。相较于西方转型经济学狭窄的历史视野和单一的研究对象,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视野宽广、结构清晰、条件明确。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其理论内核、基本类型和转型条件三个部分。马克思经济转型思想为当代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依据,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各个层面在最终收敛于以工业化为发展目标的阶段,同时又保留了公有制的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的文献回顾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转型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体制模式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改革探索期;体制转轨与改革重点突破的转轨明确期;体制确立与改革攻坚的转型深化期。与这些阶段性进程相一致,中国经历了转型经济和转型经济学的双重成长,一方面,中国的转型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立探索的成功道路;另一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献点评和观点争论揭示了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成长历程。转型深化期是社会矛盾和难题的凸现期,也是中国转型经济崛起的辉煌期;这个时期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经济学范式的自主性,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经济转型实践模式的概括和总结,避免被西方转型研究的范式和问题所诱导,在中国转型经济的深化发展中体现出转型经济学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的转型经济学发展中实现中国转型经济的崛起;开创成功、辉煌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和转型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转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可以得出如下教训: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要破除新自由主义教条和模式崇拜,转型目标要反映制度要求和民族特点,转型过程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要加强市场经济改革的次序性认识,注重改革的阶段性推进和调整;全面改革和局部推进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最优模式,速度并不能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俄罗斯转轨的失败还在于主题单一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社会制度创新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模式照搬的结果必然引起既有框架的破裂和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时,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下简称"西方经济学")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实行以全面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的激进式改革,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由于实行了激进式改革将迅速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将走向失败。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俄罗斯东欧经济衰退、停滞的现实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转型经济学在西方经济近百年的演化发展过程,确立了它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由于它关注的核心是“经济转型”,因而对转型国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就可以从转型经济学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