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建交35年来,外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2012年,习近平主席访美,将“中关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新型大国伙伴关系”。那么,如何看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时代使然;同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从零开始,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当然,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今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释疑增信,管控分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为此,本文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超越,也包括超越教师自己。教师崇高的人生价值蕴藏和体现在学生超越的成功之中。要培养学生超越,一是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二是积极运用最有效的能启迪智慧,能释疑解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ERP系统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平台,但企业ERP的实施周期较长,短则1年,长则3 ̄5年,培训的工作量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本文探讨了建立用户自适应性学习、培训、释疑的ERP软件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占明 《回族研究》2011,(3):115-121
金天柱是清初回族学者,曾在清翰林院任教习,期间著述《清真释疑》一部。与明末清初其他“回儒”们相比,在同儒家的关系问题和对待释道的态度上,金天柱有其独特之处,但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也鲜有学者关注。本人在马来西亚攻读博士期间,选择《清真释疑》作为博士论文进行了研究,并译成英文,现将部分研究成果加以整理...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此,人们皆无异议。然而,对实行社会保障的根本宗旨、基本原则、运营模式、项目设计、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有许多争议。本文根据建构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对上述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释疑,以期引起业界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手段,运用得好,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换脸手术”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法国人率先进行了全球首例"换脸手术"以后,换脸成为了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面对医学上的突破,各界纷纷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讨论,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换脸手术"对于法学界来说确实是超前沿的问题,所以对此话题讨论较少.但是"换脸手术"的实施面临着许多规范性问题,法学的关注是不可或缺的.拟从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换脸手术"先进行价值定位,再进行法律定性和法律释疑,而后做了一些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9.
《论语》理解常有疑难。依据语境串讲原文,可以辨难释疑。"无友不如己者":孔子并不反对广交友,"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的原则,是在劝诫君子"成就仁德、谨慎交友"的语境下提出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并不是肯定贫者贬低富者,《论语》原文是说"(他们)不如贫穷而乐观,富贵而知礼节的人(更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3):187-192
王弼的《论语释疑》是其带着调和儒道的魏晋"先见"对儒家经典文本《论语》做出的一种玄学化的理解和诠释。这种玄学《论语》诠释主要不是着眼于对《论语》文本本身的释读和理解,而是假借诠释《论语》来注解和说明其为调和儒道而"发明"的举本统末的玄学观念和方法。从其《论语》诠释中确立的举本统末的基本观念和方法来看,王弼玄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儒道两家的"和解"。不仅如此,在诠释《论语》的过程中,王弼以"无"释"道"、以"自然"为礼乐孝悌之本所实现的本体论建构和运用,也使其玄学《论语》诠释本身具有了本体诠释的重要意蕴。其中体现的"六经注我"的诠释特点及其本体诠释意蕴,对宋明理学诠释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