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物理对象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的拓展,是物理学理论从牛顿力学的天地运动统一到除引力外的三种相互作用统一、并向大统一理论的演进,也是人类认识方法上的更新与进步。对称性在物理学的本体、认识与方法三个层面均占有一席之地。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和对称性研究的深化,物理学的本体、认识与方法三者从最初的各自为政,到开始交融,之后交融的部分越来越大,到超弦理论中三者几近融为一体,对称性正好处于三者交融之处。这种融合的过程是与关于对称性的认识深化相一致的,这体现了物理学越来越朝向揭示自然本来面貌、朝向正确理论、朝向更深刻方法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对微观体系波粒二象性的一些错误表述及其可能造成的结果,指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之间争论的实质是两种科学观的较量,而科学家至今无法对二者进行盖棺论定则源于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困惑。科学是西方主客二元对立思想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对立。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很难对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念进行公平审判。现代科学观遭遇的困境表明,未来的科学观必须超越传统主客对立的僵化思想。只有如此,科学理论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可以为今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概念基础的变革往往是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前兆,量子概念就是架起从经典物理学通往量子力学的概念之一,也是科学哲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对峙的概念基点。本文追溯了量子概念出现的历史画面,指出时量子概念引发的两种关于量子与实在之间关系的理解,并从语境方法论的教义对量子概念赋予其实在性。  相似文献   
5.
庄子《逍遥游》中鲲化鹏接着飞行天池的过程暗示着一个“混沌走向有序”的“无为”即“自组织”过程。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在观察者的测量过程中发生信息“缩编”的过程也可视为同样一个过程。庄子《应帝王》中七窃成而混沌死的寓言似乎暗示着系统走向有 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与外界适应的过程。“存在”只有在与观察者的非线性耦合结构中作为一个自组织过程的目标才能被理解和确定。“存在”即结构的“稳态”,或者说,客观实在等于本征态。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道德经》、《周易》等中华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现代实证科学的基本定律,推到并建立起一个暂时命名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数理化哲学通式。该哲学通式与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完全一致。把此哲学通式运用于造就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克己奉公、福利社会的经营管理者,是各行各业所遵循的途径、法规的最终依据依据和简易公式。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角度审视量子力学解释之论争 ,并找出四条引人注目的线索 :波动性与粒子性、还原论与类比法、隐变量与量子势、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它们从不同方面勾勒出量子力学解释争论中存在着的网络联系 ,揭示了量子力学解释之论争与物理学乃至整个人类认识进化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8.
充分肯定了新创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的优点,赞扬改进后的"相互作用实在论",解决了不可知论的疑难.重点强调了直觉图像思维模式对于理解量子物理学和对于科学创造的启发性功能,并用多元主义方法论的观点,分析了几种典型的量子力学解释,表明它们各有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1927年形成的对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是一个带有浓厚哲学韵味的"概念"解释体系,该解释是在当时缺乏系统的数学形式体系的状态下形成的;1932年冯·诺依曼系统总结并沿用至今的"标准体系"为"哥本哈根解释"弥补了空缺,它是"一个复杂的不断摸索的概念演化过程的产物",完全满足工具主义的要求;但是从实在论的观点看,量子力学仍需要描述基本粒子存在的属性,以"标准体系"为基础的"正统解释"通过本征值-本征态关联对此作了正面回应;而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正统解释"依然不能令人满意,1972年提出及其以后发展的量子力学"模态解释"作了进一步的追求;然而,"模态解释"的不足又给我们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lburn理论,给出了初始时二能级原子处于激发态与光场处于相干态的一般Jaynes-Cummings模型密度算符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